堂設下靈堂,劉備親帶帳下文武一齊帶孝,大堂正中掛上戲志才的遺像,供桌上擺好他的靈位。只聽張飛大聲宣讀祭文:
時維大漢獻帝建安六年春三月二十一日申時,嗚呼!
今聞戲公志才不幸誤入西漢水身故,噩耗傳到新野,吾兄車騎將軍劉備謹率帳下諸多文武,謹備香燈茶果,敬奠於戲公志才之靈前。嗚呼,志才賢弟若有靈念,細聽為兄傾訴,想當初黃巾作亂,天下板蕩,黎民不安。為兄等三人義結桃園,立誓掃叛,以安漢室,然才乏智短,蒙君不棄,以作股肱,智計百出,治軍有方,安民有術。多番奇謀,無不應驗,助兄等化險為夷,屢挫強敵”。
張飛念著此處,他用眼睛往徐庶身上一望,見徐庶也有悲傷之感,於是他又略略提高嗓門,繼續宣讀。
“嗚呼!吾的志才賢弟呀,我們相扶十有餘年,相處之情,難以言表,然天妒英才。致使賢弟早去,不過才不惑之年。嗚呼!賢弟呀,我們驚聞此信,肝腸欲絕,從此與君,陰陽兩隔。如要與你相見,除非南柯夢裡邊。志才弟啊,你一路走好,願你早登仙界。至於你的兒子,戲昭侄兒,我們作叔伯的會將他視為親生。斷然不會讓他衣食有缺。
願你英靈庇佑我們早日能夠匡扶漢室,把你的心願,圓滿的完成,嗚呼,尚饗。靈前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禮畢。
建安六年三月二十一日
當下張飛宣讀完戲志才的祭文,劉備與眾文武都在靈前鞠躬致敬。徐元直也是熱淚盈眶,他本是懷著試試看的心理來投奔劉備,因為眾諸侯視謀士為工具,視兵士如草芥,如今他親眼見了劉備為一個身故的謀士舉行如此隆重的祭奠。心中暗自慶幸自己找到了明主,劉玄德真值得吾效死力也。
這時張飛手拉著徐庶,“元直先生,我家兄長是真心的寬仁待士,希望先生不棄,助我兄弟一臂之力,掃除逆賊。早日光復漢家河山”。
徐庶上前面對玄德長揖在地曰“吾今日才知皇叔仁義無雙,眾位將軍皆是情深義重之輩。不似那些心懷狡詐,爭功諉過之徒。元直幸得明主,願效犬馬之勞,傾其所學,以助皇叔早成大業,還天下百姓一個清平世界。不負今日之情”。
劉備當下大喜,他也與元直互拜了一拜,然的相扶起來。眾人臉上淚痕猶在,但心下卻是互相欣慰。處理完戲志才後事之後,劉備便任徐庶代替戲志才為右軍師長史,參與謀劃、提調三軍。要知道後事如何,請看下文趙雲破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