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道用兵,我軍一分為二,來兵也一分為二,派少量精騎多帶火具,在我軍大營順風射岀火箭,焚燒我軍之營帳,卻不進入營中。
然後在營中埋伏好精銳部隊,當我早見敵軍進營之時,快速跟進之時,回軍裝作慌忙之勢引誘我軍,裡面的精甲也是迅速出營來抵抗我們跟隨在尾向的人馬,而劫我營的軍隊分成兩支,以大半人馬來準備抵抗我們的追兵,小半人馬尾隨我們的前鋒部隊,前後夾擊,裡應外合的將我們的前鋒人馬吃掉。
關興插言曰“那麼請問丞相,你與吾三叔都能預先知道對方的排兵佈陣,如敵對起來,那麼還打個毛線?孔明曰“果如此,最終還是要分岀勝負的!只是時間必須延長了,雙方憑險而守。比拼的就是國力,和糧末供濟的運轉情況。
還有就是主帥的性格問題,姜維也搭言道“後勤保障的確是個問題,不過丞相你說還有雙方主帥的性格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維就不理解了,還望丞相解惑”!
孔明曰以領三千精兵為例,主將善於進攻,他調教出的兵馬也如同他的秉性一樣,戰時能夠捨生忘死的奮力搏殺,除以方休;如主將性格注重於防守,那麼這支軍隊就謹慎有餘,在防守的方面上會考慮到每一個細節。
但是俗話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而張桓侯調教出來的軍隊,平時就像堆積著的乾柴,可能放在哪裡都不顕眼,可是隻要桓侯蛇矛一揮,大喝一聲給我衝,整堆乾柴就會燃起沖天的烈火;將士們就會嗷嗷叫著,奮不顧身地衝向敵人,雖雷鳴亦不動其色。
而我率領的軍隊會在片刻之間喪失戰機,落入下風。這就是因主帥性格而產生的後果,儘管日後歲月變遷,人員更替,他也給這支部隊注入了靈魂,以後只要有人大喝一聲,你們還是不是張桓侯的軍隊?現在桓侯命令你們給我衝。整個部隊也能嗷嗷叫著向敵營進攻,也能在敵軍營中橫衝直撞,隨意出入。
只見張苞在一旁瞪大眼睛,眼看著孔明,彷彿在說“你就儘管吹吧,我父若真有這麼厲害,他早年為什麼還會丟失徐州”?當下大家都不再說話,雖然是在黑夜之中,但眼睛也是在眺望遠方,見證這一刻的到來。
再說西羌王迷當,他與魏雍州刺史郭淮有舊,他見郭淮與曹真帶兵與蜀漢丞相諸葛亮對戰於祁山,忙令侄子哈迷忽,與越吉元帥的次子越忽突將為,率領五千羌兵,其中有兩千弓弩手,來助郭淮對抗蜀兵。
當夜,曹遵、朱贊引兵前來,只見蜀營燈火昏暗,以為蜀軍毫無防備。二人率軍衝進營中,卻不見一人。正驚疑間,忽聞喊殺聲起,姜維領兵從左側殺出。二人驚慌失措,欲退兵之時,右側馬岱的火箭如雨點般射下,一時間火光沖天。曹遵、朱贊拼死抵抗,卻難以突圍。
與此同時,郭淮、曹真見蜀營中火光乍起,以為劫營成功,便率軍趕來夾擊。不想剛至半途,孔明親率大軍從後面掩殺過來。魏軍大亂,首尾難顧,只得倉皇逃竄,蜀軍趁勢追擊,大獲全勝。自此,魏軍元氣大傷,短時間再無力主動進攻蜀軍。蜀軍大勝而歸,營帳之中一片歡騰。孔明端坐于帥位之上,神色淡然,不見絲毫驕矜之色。姜維上前拱手道:“丞相神機妙算,魏軍此次大敗,想必短期內再無戰意。”孔明微微搖頭,“切不可輕敵,需謹防敵軍反撲。”
數日後,探子來報,魏軍又有援軍將至。孔明沉思片刻,招來諸將。“此番敵軍雖添兵力,然其心未定。吾等可如此這般……”眾人領命而去。
蜀軍佯裝敗退,一路丟下諸多軍械物資。魏軍先鋒見此情形,忙不迭地領軍追趕,欲搶奪物資邀功。追至一處山谷,周圍寂靜無聲。魏軍先鋒心中突生警覺,正要回撤,兩旁山上蜀軍鼓譟而出,箭石俱下。魏軍頓時人仰馬翻,死傷無數。後方大隊魏軍趕來救援,卻又被早已設伏的蜀軍前後夾擊。這一戰,魏軍又是大敗虧輸,蜀軍威名更盛,牢牢守住西垂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