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另闢蹊路(1 / 2)

張好古連一口飯菜都未曾動過,獨自默默地坐在書房之中。回想起崇禎皇帝不讓自己帶兵出征的緣由,確實十分充分且無可辯駁。即便之前前往皮島那次經歷,名義上雖說是領兵而去,但實際上僅僅是率領軍隊而已,並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帶兵之將。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便是自身的年齡問題,這無疑是一道難以跨越的硬傷。畢竟在朝為官者,文官帶兵上陣的例子屢見不鮮。

此刻,書房內一片漆黑,就連油燈都沒有點亮。張好古宛如一尊雕塑般靜靜地坐在那裡,雙目無神,整個人彷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當中,其思緒早已不知飄向了何方。見到張好古這般模樣,周圍的人們紛紛心生疑惑與擔憂,於是便有人跑到黃祥那裡去探聽情況。然而,具體情形黃祥其實也是一無所知。因為張好古根本就沒有對他提及此事,黃祥所知曉的不過是張好古曾進宮面聖,而且接連稟報了兩次之後,皇上才終於肯召見他。待到張好古出宮歸來時,便已然變成了如今這副失魂落魄的樣子。由此推斷,想必是皇上說了些什麼不中聽的話,否則以張好古往日的性情,斷不至於會如此消沉。

就在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準備享用晚餐的時候,整個屋子裡瀰漫著一種異樣的安靜氛圍。沒有人膽敢前去敲響那扇緊閉的書房門,去呼喚那個沉浸於黑暗之中的男人——張好古。

張老太默默地看著桌上豐盛的飯菜,心中滿是對兒子的擔憂和疼愛。她深知兒子身為官員,肩上承擔著沉重的責任和壓力。如今兒子躲在書房裡不肯出來用餐,想必是遭遇了棘手的難題。儘管心疼不已,但她心裡清楚這件事情旁人無法替代解決。

張老太好幾次站起身來,腳步緩緩地朝著書房走去。每一次當她快要接近書房門口時,都會猶豫片刻,張開嘴巴想要呼喊兒子的名字,可最終還是把話嚥了回去。她害怕自己的貿然打擾會影響到兒子思考問題的思路,於是只能無奈地轉身回到自己的房間。

張老太坐在床邊,心情愈發煩躁起來。她賭氣般地決定不吃這頓晚飯了,無論家人如何勸說都無濟於事。而剛剛吃完飯回到房間的張老財,則不幸成為了張老太發洩怒火的物件。

“都是因為你這個當爹的!兒子現在遇到這麼大的難題,你居然還能心安理得地在這裡吃飯?你為什麼不去幫幫他啊?”張老太怒氣衝衝地對著張老財訓斥道。

張老財翻了個白眼,心中覺得有些冤枉,但面對妻子的指責,他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話語來反駁。畢竟,他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幫助兒子應對眼前的困境,所以只能默默忍受著妻子的責罵。

張好古端坐在書房內,眉頭緊蹙,目光凝視著前方,彷彿要透過那堵牆壁看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他心中不停地思忖著:究竟該如何幫助師兄呢?若是能夠讓師兄平安無事,即便最終失去了官職,對於自己和整個大明朝而言,都是利大於弊的。畢竟,以師兄的才華和能力,若不再為官從政,而是全心全意投身於學術研究之中,其所能做出的貢獻恐怕將會超越他們的恩師。

想到此處,張好古不禁開始盤點起自己手中所掌握的資源。從登萊來到此地的遼地人士,粗略估計約有兩萬之眾。然而,這些人中青壯年勞動力嚴重匱乏,但仔細蒐羅一番,還是能夠勉強拼湊出數千人馬來。尤其是郵政司,那裡更是有著多達兩千人的隊伍。而且,郵政司採用的是半軍事化的管理制度,這一點倒是可以好好利用一下,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突破口。

在那繁忙的郵政司裡,擔任領班一職的大多是那些曾經征戰沙場、如今已然退役的老兵們。儘管其中一些人身體略有殘疾,但他們在訓練新兵方面卻毫無問題。而且,令人欣喜的是,郵政司還成功地開闢了通往山東的郵路線路。如此一來,前往山東開展相關業務便成為可能。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張好古決定親自率領隊伍前往山東,這樣既能名正言順地出行,又可以趁機觀察當地情況並相機行事。雖說此次同行的人數不算太多,但也絕不在少數。畢竟,如果人數過多,不僅會增加開支和負擔,也不利於行動的靈活與隱蔽。主意已定,張好古並未召喚他人幫忙,而是獨自一人默默地將油燈點亮,並找來了紙筆等文房四寶。只見他微微俯身,全神貫注地開始書寫起來。

一直在密切關注著書房動靜的夏紅蓮,當她看到屋內亮起燈光時,心中知曉張好古正在忙碌。於是,她小心翼翼地將早就煮好且一直用小火溫著的蓮子羹盛入一隻精緻的瓷碗中,然後輕手輕腳地端著這碗飽含心意的美食走進了書房。

儘管夏紅蓮小心翼翼地踮起腳尖,儘量讓自己的腳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