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結果。
我說這段話,是想說什麼呢?
就是,你可以相容兩種思維。
1、你繼續保持對外界的敏感,但這個敏感性,主要用於觀測客觀事物,不要太入心,不要被奴役。
比如你明天去和領導問問清楚,假設你發現你就是被拋棄了,但這又如何?
他們拋棄你,你就一定要心痛嗎?
‘別人拋棄你’和‘你感到受傷’這個關聯關係,你建立得並不科學合理。
‘別人拋棄你’是客觀事實,是你暫時難以改變的。
但你對這個客觀事實的解讀,才是你自己最應該關注的。
比如換成我,我公司把我拋棄了,我不會心痛,我會覺得剛好放鬆一段時間,開啟下一段人生旅程,我還挺開心的。
你看不同人,對同一個事物,解讀是不一樣的,對吧?
那為什麼呢?
這就要說到第二點了。
……
2、你對你自己的定義,比任何外界的評判都重要。
比如剛剛提到的‘現實扭曲力’,你相信什麼?你想要什麼?這才是你需要投入精力去關注的。
拿我舉例,我認為我和老闆之間是合作關係,老闆出錢買斷我的時間和勞動,我用我的時間和勞動來換錢,我們是平等獨立的夥伴關係。
那如果我老闆認為我不適合這份工作了,在我看來,只是現階段籤個解約協議而已,這跟‘拋棄’有什麼關係?有什麼好刺痛難過的?
對吧?
所以,你要多問問你的內心,你要把你的內心所想,你的目標追求,放到永遠高於任何人的位置!
包括我的建議,符合你內心所願的,你能吸收就吸收;不符合的,你就當垃圾丟掉也沒關係。
不過我和你說的話、講的課,在外面可都是要收費的啊!
所以在你還不太明辨是非的情況下,你最好是全盤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