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外十幾裡處的一個小山坳裡,有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名叫王家村。
珍娘在王家村裡待了快半個月了,自打那日從國公府逃出來就再沒回去過。
京城的風波對周邊村鎮多多少少有些影響,這半個月來,王家村的村民基本上待在村子裡不外出。
也就老村長每隔五天出去城門口打聽打聽情況。
今兒個一早老村長就出門了,眼看著快到回來的時間,珍娘守在村口,眼巴巴的等著。
老遠就看見一個小老頭,背上揹著個竹簍慢悠悠的往這邊走來,珍娘立刻飛奔了過去。
接過老村長背上的竹簍,珍娘急切的詢問。
“村長爺爺,您可算回來了!京城裡面什麼情況了?”
珍娘不是不想自己回京城查探,但她擔心被叛軍認出來,畢竟逃出來的那天,叛軍的首領見過她的臉。
村長剛走了十幾里路,還有些喘不上來氣,珍娘連忙扶著他在路邊的大石頭上坐下。
有幾個村民路過,也湊了過來,七嘴八舌詢問京城裡的情況。
村長點起了旱菸,狠狠吸了幾口才慢悠悠說道,“京城的叛亂被平息了!”
“平息了?這麼快!”
珍娘有些震驚,還以為這場戰要打很久呢!
老村長點了點頭,從他的敘述中,珍娘終於得知了蕭翀叛亂的後續。
那日叛軍攻入了皇宮,眼看著就要殺進梁帝寢殿。
危急關頭,景王蕭慈率領平亂大軍入城,和燕雲廷帶領的禁衛軍內外夾擊,將蕭翀和鎮北侯的叛軍圍殺。
二皇子蕭翀兵敗,絕望之際在梁帝寢殿前自盡,鎮北侯身受重傷被燕雲廷擒獲!
叛軍首領伏誅,剩下的殘兵敗將也都紛紛扔了武器投降。
叛亂被鎮壓後不久,太子沒挺過去,最終還是中毒不治身亡!
不得已之下,景王命章太醫以金針刺穴之法救醒梁帝。
梁帝醒來後,景王和燕國公等人將二皇子叛亂之事彙報給了他,梁帝震怒,連發三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賜死蘭妃,錢家滿門抄斬。
第二道聖旨,鎮北侯全府,除平南公主和秦明月以外,其餘人等全部賜死,就連鎮北侯世子也沒有幸免!
第三道聖旨,皇位禪讓給景王蕭慈。
珍娘沒想到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居然發生了這麼多事情。
難怪之前在梁帝壽宴上,蘭妃一直幫著秦明月,撮合她和燕雲廷。
原來鎮北侯府、蘭妃、二皇子蕭翀,早就勾結在一起了!曾經一度還想拉燕國公府下水!
蘭妃指使手下給梁帝和太子下毒,鎮北侯在京城內做內應,二皇子蕭翀率領大軍攻入皇城。
若不是燕國公早有防範,跟景王聯絡上了,這次叛亂還真就成功了!
畢竟太子和梁帝都倒下了,唯一能爭奪皇位的也只有蕭翀了!
至於七皇子,才不過是個三歲的奶娃娃,其生母還是個普通宮女,沒有任何母族勢力支援。
哪怕蕭翀因為生母張貴妃之故,被梁帝厭棄多年。文武百官在無人可選的情況下,也只能選擇蕭翀!
終歸,還是棋差一著,他太心急了!
朝政動盪,蕭翀伏誅,此時大梁朝需要的是一個強勢且有能力的君主!
梁帝斟酌再三,這帝位便落到了率軍平叛的景王頭上了!
其他各地藩王聽到這樣的訊息,莫不扼腕嘆息,失策失策!早知道自己也率軍進京了!
景王蕭慈也並非普通王爺,蕭慈跟梁帝蕭衍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自小感情甚篤。
自從蕭衍登基為帝,蕭慈擔心久留京中徒生是非,便自請外放江南封地。
這麼多年來,蕭慈一直安心在江南美滋滋過自己的小日子,從未回京一次。
這次,若非燕國公親自寫信求助,景王得知長兄有難,這才親自帶領大軍奔赴京城平叛!
皇族之中,能有這樣的兄弟情誼實屬難得。
當然,蕭翀的這一場叛亂,最後受益最大的也是景王蕭慈!
梁帝下達聖旨的當天晚上,便駕崩了。
金針刺穴之法,只是強行激起他的最後一點生命力,迴光返照罷了。
三日之後,景王登基,稱梁景帝。
景帝登基第一件事,便是為先帝蕭衍定號,諡號孝成皇帝。太子蕭乾,諡號慈慧太子。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