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呂雉聽聞此訊息後欣喜萬分;另一邊,正在路途之上顛簸前行的劉季亦是驚喜。
坐在晃晃悠悠馬車上的劉老三興奮地拍著大腿,開懷大笑起來,同時伸出手指向天幕方向,對著身旁的樊噲妹夫叫嚷道:
“快瞧啊!老子可是封侯啦!”
言語之間難掩得意之情。
隨後他當機立斷,表示要從此改名為劉邦。畢竟,“漢臨侯劉邦”這個名號聽起來著實好聽。
如此一來,家中那位老爹想必再也找不到理由來數落他不如大哥和二哥那般有出息了吧?
想到此處,他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起來。
樊噲見狀,連忙豎起大拇指,滿臉諂媚地附和道:“姐夫您可真是厲害啊!”
這對情同手足、異父異母的親兄弟當下便商議著要在下一個城鎮落腳歇息,並好好暢飲一番美酒,以此慶祝這一喜事。
然而,事不遂人願,他們的計劃很快便遭到了無情的打擊。
負責護送他們的那些軍人們乃是奉了蒙恬將軍之命行事,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將二人帶到指定地點,又哪會有時間等待他們把酒言歡?
面對這一狀況,劉邦倒也識趣,並未過多糾纏,只是默默地蜷縮在馬車之中,嘴裡嘟囔著,手中拿著一根樹枝在地上畫起了圈圈,以發洩心中的不滿。
樊噲見勢不妙,也趕忙跟著鑽進馬車裡,陪著劉邦一同畫起了圈圈。
沒辦法,誰讓騎馬實在太過折騰人了,所以劉邦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乘坐馬車趕路。
【話說呂雉,正值青春年少之際,便順從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給了漢臨侯劉邦。
傳聞中,呂雉之父呂太公之所以如此堅決地要將愛女許配給劉邦,是因其精於相面之術,一眼便瞧出劉邦生就一副貴人之相。
然而,時過境遷,到了現代,人們對於呂太公的這一判斷卻是頗有微詞。
若呂太公當真擅長相面,又怎會看不出自家女兒呂雉命中所帶的富貴之氣遠勝劉邦?
再者說,那時的沛縣可不乏封侯之人,與呂雉年齡相當者亦不在少數。
可呂太公卻偏偏挑中了與自己年歲相仿的劉邦……】
<黃瓜仙人入夢來:我也這麼覺得,呂太公就是腦子不正常!>
<歷史是個小姑娘:拜託,呂雉的確又能力不錯,但真沒到頂尖的地步。
也不能因為人家是第一位女相就盲目的認為她比同時期的人都強吧?
劉邦也不弱的,至少人家也能算得上一流武將,內政也不差。>
<川流不息:這的確,一想到史書上記載的:
劉邦拿著墨家制造出來的大喇叭對著鎮守在百越的秦人喊什麼:“你們家裡人還在想你們”之類的。
還把人家喊破防了,我就想笑。>
<我住長江頭:這是在模仿兵仙的四面楚歌吧?不過就是接地氣了一點點!>
<我是秦始皇的狗:上面的,那是一點點嗎?你確定?>
只見韓信微微眨巴了幾下眼睛,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從某個角落裡掏出了一個小巧玲瓏的本子。
他手持毛筆,略作思索後,便在本子上奮筆疾書起來:“劉邦,一流武將(有機會定要與之一戰)。”
寫完之後,他輕輕吹了口氣,將墨跡吹乾。
孟瑤好奇之下,湊近仔細一瞧,才發現這小小的本子上居然密密麻麻地記載著不少在大秦聲名遠揚的其他武將的名字以及相關資訊。
顯然,韓信對這些人的情況都頗為關注。
說起來,韓信實際上跟劉邦並不算熟悉。
自從劉邦來到咸陽城後,他就一直待在武成侯府裡,幾乎沒有踏出府邸半步。
如此一來,兩人自然也就難以碰面。
然而,即便未曾謀面,但韓信卻清楚地記得那天幕之上所發生之事——劉邦竟然膽敢搶奪他主公!
每每想到此處,韓信心中就不禁湧起一股無名之火,暗自嘀咕道:
“此人絕非善類。”
於是乎,他再次拿起毛筆,鄭重其事地在小本本上又加上了這麼一句評語。
網友的言語並未影響道“嬴子衿”。
人家一臉興奮的樣子好像找到了真相。
【該不會,是呂太公年輕時候和劉邦有過一段什麼吧?畢竟大家都知道的,劉邦這個人,男女不忌。】
<月掛枝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