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一軍兵源,有一部分來自鄭家。這些兵丁大都是水手,還有許多炮兵。上了戰船也都熟悉,只是戰船更大,火炮更強而已。
另一部分兵員來自國防部,這些兵都有一定的軍事基礎,到了戰船上也是輕車熟路。
又有青龍一師搭建的框架,三個月時間,青龍一軍也形成了戰鬥力。在請示參謀部後,青龍一軍就開拔前往呂宋。
此次出征,大小戰船250艘,浩浩蕩蕩的殺向呂宋。
臺南府離呂宋本土,不到一千二百里。快船兩天就可到達,大戰艦三天也就到了。
青龍一軍第一次,遠離本土作戰,還是小心了一些。在去呂宋的沿途島嶼上,就有兵丁下船登陸,建立軍事據點。
這家歸功於鄭家,鄭家常年到南洋經商,自有熟悉的路線。徐盛做的就是,接管這條航線。
除此之外,還有練兵的目的。
一個軍的協同調動,確保命令有效下達,這都是極大的考驗。八萬餘兵丁的後勤,也是不小的壓力。
好在有鄭芝虎、施福,兩個經驗老手從旁協助。沐天潤雖是年輕,也分擔了後勤工作。
就是這樣,徐盛還是有點吃不消。倒不是徐盛無能,主要還是經驗不足。就是承擔的壓力,也不是旁人能及。這是瓊州幾年的心血,光耗費銀子也有幾百萬元。
要是葬送了這支部隊,徐盛就是死也不足以謝罪……
青龍一軍航行了半月,終於到達呂宋。瞭望臺上的一個觀察兵,先是吹響號角。號角過後,一個旗手又打起了旗語。
旗語過後,甲板上一個傳令兵,跑到徐盛面前道:“距離本土不足40裡。”說完又走到一旁。
聽到傳令兵的彙報,在甲板上的徐盛等人,也拿起千里鏡觀望起來,呂宋土本已是隱約可見。
片刻之後,參謀長施福對一個傳令兵道:“全體戰船降半帆,準備迎戰。”……
於此同時,位於特羅斯據點的西國兵,也發現了青龍一軍。
儘管威爾遜早有準備,也聽說明人戰艦,一眼望不到邊。但真從千里鏡中看到後,威爾遜也是一陣膽寒,他是惹了什麼的存在。
他更後悔,惹了不該惹的存在。來不及多想,威爾遜匆匆登上旗艦,向著明人艦隊行去。
隨著兩軍距離的拉近,威爾遜看的更是清晰,威爾遜莫名的笑了出來。
他想到第一任呂宋總督,曾向西國國王進言,只要給他一百士兵,他就把明國給滅了。他笑那個總督很是無知,何嘗不是笑自己。
以明人的艦隊放在歐洲,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威爾遜心中冒出一個念頭:西國在東亞完了。
最終,威爾遜還是沒有勇氣迎戰,在兩軍相距十幾裡的時候,威爾遜讓自己的艦隊掉頭……
“西國人在搞什麼鬼?”
徐盛等人也是一頭霧水,只是戰船速度已經降到最低,再追擊已是來不及。只得改變方案,讓第二師攻擊特羅斯據點,大軍在後停留……
特羅斯據點,也是西國人方便收稅,建立的一個小城堡。城堡裡有百餘西國兵,還有千餘呂宋本土士兵。
失去軍艦保護的,特羅斯據點,也是待宰的羔羊。
第二師先是一陣炮轟,隨即一個陸戰團登陸。拿下特羅斯據點後,一夜時間也控制周邊一帶……
翌日
徐盛等人也在特羅斯登陸,也算是初戰告勝吧!
還是沐天潤想的周到一些,詢問徐盛是否出具安民告示。
“出!當然出,怎麼說呂宋也是大明的藩屬國。要讓呂宋的百姓知道,我天國王師來了。”
聽徐盛這麼說,沐天潤又為難起來。弱弱的問道:“那是用明字,還是找個用當地的字,還是西國……”
徐盛毋庸置疑道:“當然是明字了!”
“那他們看的懂嗎?”
聽施福這麼說,一眾人又是哈哈笑了起來……
還別說,雖然瓊州早已使用簡體字,這有人還有人能猜到大概。
大意就是:讓這一帶的百姓不要驚慌,我們大明的軍隊,是來救百姓脫離苦海的。
特羅斯據點,有許多明人後裔。有的這裡生活將近四百年,但還是習慣說明話、寫明字。對於簡體漢字,也是熟悉。在這那軍旗上,赫然寫的明字,也是格外親切。
這些明人後裔,也聚集在一起,推舉一個姓胡的商人,要和徐盛見面。
初到呂宋,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