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十三省攏共的財政收入是一千七百多萬,比去年還多了一點,而松江特區單單一個特區的收入就是一千三百多萬。
這……
這是真的?
在場的大明朝所有文武大臣或目瞪口呆,或瞠目結舌,彷彿見到鬼一樣,又彷彿聽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話語。
一個地區的收入,竟然差點兒和一整個國家其他地區加起來的五五開?
不是他戶部尚書楊思義瘋了,就是他們瘋了。
還是這個世界已經瘋了?
李善長並沒有和歷史上一樣從洪武三年就退下位來告老還鄉,現在的他仍舊在位置上,是大明中書省的右丞相。
但是現在的他,卻感覺和退下了差不多,因為他感覺,大明已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而來他不認識的樣子了。
從一開始,他感覺皇上變了。
跟在皇上身邊幾十年,他的那點敏感性還是有的。
只是他沒有想到,變化來得那麼的迅猛。
現在不僅是皇上了,就是整個大明他似乎也都開始不認識了,他就像是被大浪淘沙給淘掉了一樣,這讓他猛然感到一陣恐慌。
李善長至少還有一個理由說自己老了,但胡惟庸就沒有這個理由了,因為他正值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時候。
但他的感覺卻是幾乎和李善長一樣的,好像自己被拋棄了。
雖然身居中書省這樣的要地,卻全然不知大明已經發生了這般重大的變化,松江特區一個區的收入差點兒就超過了整個大明的收入。
到底是怎麼回事?
松江特區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種明明在燈下卻兩眼一抹黑的感覺,讓他感到無比的難受。
楊思義繼續道:“有了松江特區的一千三百多萬,大明去年的財政收入攏共是三千零九十三萬,前面說了,去年的支出是兩千四百九十五萬,收支兩抵,結餘五百九十八萬,差二萬兩到六百萬。”
“過去的一年,在皇上的宵衣旰食和英明領導下,大明立國以來第一次實現了財政盈餘。”
去年虧空,後來也是松江特區的銀子填上了一部分。
今年虧空,松江特區直接就來了一個扭虧為盈,虧空六百萬,直接扭為盈餘六百萬。
兩極反轉。
已經習慣了貧窮的大明財政,現在反倒有種不真實感。
這也讓在場的所有文武大臣一時之間竟是沒有反應過來,呆立當場。
“臣為皇上賀!臣為大明賀!”
直到楊思義激動的大聲高呼。
眾文武大臣這才幡然醒悟,大明財政首次實現盈餘,而且是盈餘六百多萬,還是在皇上極力推動的特區的助力下,這無論是對皇上,對國家,對百姓,乃至是對他們自己,都是大好事一件。
如此好事,如何能不慶賀?
“臣為皇上賀!臣為大明賀!”
舉殿文武齊齊拜呼。
皇位上。
朱元璋倒是相當的淡定,彷彿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群臣的震撼,他都看在眼裡。
說實話,他也理解,而且是非常的理解。
因為他是整個事件的親歷者,若非如此,他恐怕比群臣還要震驚,還要激動。
誰能想到,他竟能透過一個書店溝通未來,與一個未來人對話,而且還是一個願意用心幫助大明的未來人。
朱元璋可以想象得出來,他現在在群臣的眼中,恐怕又高深莫測了許多。
不過他現在已經不太在意這個了。
他在想的是,既然松江特區如此的成功,那麼其他地區能不能照貓畫虎,有樣學樣呢?
如果每個地區都能夠像松江特區那樣,那大明豈不是全方位碾壓以往的任何一個盛世?
可是想想,那好像又是不可能的。
松江特區的迅速崛起,主要是依靠棉紡織業,而現在一整個棉紡織業市場幾乎都被松江特區佔領了,其他地區又怎麼插足進去?就算能插足,大家都去織布了,誰來種地?
想到這裡,朱元璋不得不佩服朱辰提出的這個特區的想法。
這個特區的提出,實在是太絕了。
特區能夠成功,就像現在這樣,那當然是大好事一件,即使特區失敗了,那也不至於影響全國。
而且特區帶著試驗性質,可以大膽推行很多新政,這比以往朝代推行新政的容錯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