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新皇登基不足年餘。邊境傳來急報,外族舉兵來犯。朝堂之上,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人主張議和,有人力主迎戰。
皇帝眉頭緊鎖。年僅十八的齊王出列,抱拳行禮後朗聲道:“陛下,臣願領兵出征,定將敵軍擊退。”皇帝大喜,當即應允,並賜下尚方寶劍與諸多糧草軍備。
齊王回府後,迅速召集麾下將領部署戰略。數日後,大軍開拔。行軍途中,齊王以身作則,與士兵同甘共苦,士氣高漲。到達邊境後,齊王先命人仔細探查敵情,發現敵軍雖人數眾多但軍紀鬆散。
於是他設下奇計,佯攻一側引敵軍主力前往,另一邊卻悄悄派出精銳部隊直搗敵營中軍大帳。這一戰,齊王大獲全勝,繳獲無數物資。
捷報傳回京城,皇帝龍顏大悅,親自出城迎接凱旋而歸的齊王。自此,齊王威名更盛,而他卻並未因此驕縱,依然一心輔佐皇帝,回京後主動上交兵權。
皇帝倍感欣慰與感動,遂下旨意:“齊王永不就藩”,於京都建府,任太子少傅,任戶部尚書。真真切切的皇帝心腹,也是太子的授業恩師。
如今五十有一的齊王,早已不再是過去那個馬上爭雄的少年將軍,而是大腹便便,溫文爾雅的太子少傅、兼戶部尚書。教育著大懿王朝的未來,掌握著大懿王朝數以千萬的黎民百姓的溫飽。
齊王雖然有五個兒子,卻只有一個女兒,深受皇帝與齊王疼愛,自小捧在手心裡呵護著長大。是齊王真正的寶貝疙瘩。
可這幾天這個寶貝疙瘩茶飯不思,總是鬱鬱寡歡的,可把齊王愁壞咯。
今天一下朝,齊王惦記著家裡的女兒,所以急匆匆往家趕,一出宮門便鑽進了馬車,吩咐車伕快快回府。
一進府門,齊王妃便帶著一眾鶯鶯燕燕來請安。齊王一看,秦瀟冉又不在,便遣散了眾人,只留王妃一人問道:“冉兒如何啦?”
王妃看到齊王焦急的樣子,頓時感覺有些好笑,便微笑著說道:“王爺,您彆著急上火啦。太醫來看過啦,就是食慾不振而已,可能是從齊州回來,有點水土不服。過幾日就好啦。”
“唉,過幾日,這都三日啦!這……”齊王一面向後院走去,一面嘆氣,連朝服都沒換便往秦瀟冉的閨房走去。
王妃微微一笑,也跟著走了過去。
才進到“邀月居”的大門,齊王就開始喊道“冉兒,好些沒有啊?父王來看你啦~”
“殿下!”一路不停有護衛和婢女行禮,王妃跟在齊王后面示意不用在意,讓眾人各行職責。
齊王一路行至秦瀟冉閨房門口,也不見秦瀟冉回應或出來接駕,便愈發心急,以為女兒病重,當下怒道:“都死了嗎!沒有一個應聲的嗎!既然如此,都把舌頭割了去餵狗!”
“王爺息怒!”當下嘩啦啦跪倒了一片。
齊王正不顧禮儀準備衝進秦瀟冉閨房時,王妃趕到阻止了他,說道:“殿下,於禮不合,三思而後行!”
齊王還要再進,王妃無奈說道:“殿下,太子……”
齊王如遭雷擊,頓在了門口。可眼裡的憤怒和焦急還是掩蓋不住。
就在齊王快要爆發的時候,一個嬤嬤從外面跑進來,急忙行禮說道:“拜見王爺、王妃。郡主她一早就帶著貼身婢女,在林統領的護衛下去城外金塔寺了。”
齊王一聽,一愣,問道:“冉兒有氣力出門了?”
“啟稟王爺,郡主說可能只是水土不服,已經好多了,好多年沒給王爺王妃祈福了,去金塔寺唸經祈福,順便出去走走散散心。”嬤嬤恭敬回答道。
“啊,散散心,散散心也好。”齊王聽後整個人的氣勢又放了下來,瞬間變回了大腹便便的飽學之士。
“都起來吧,做事去吧。”王妃趁機趕緊讓還在跪著的眾人散去,跳過割舌頭這一茬。
“來人,起駕金塔寺,孤也要去給邀月郡主祈福去!”齊王突然命令道。
“啊!”齊王妃當場目瞪口呆,哭笑不得,但也只能安排下人去駕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