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韓王府並不是建在什麼深山老林裡,即便面積很大,那也終究在府城內,所以相關訊息想傳遍整個郡州可能很困難,但想傳遍府城還是很容易的。
有些家世本來就不低的秀才舉人。
更是已經在一兩個時辰內,就順利跑回家求助,告知自己家人自身遭遇。
並探討尋求保身之策。
除此之外就是,整個韓王府完全消失這件事不要太大,只要不瞎,附近居民都能看到,本地府衙發現此事肯定也不可能按兵不動,至少得派人打探下。
於是便有了更多訊息流入。
一時間可謂是沸反盈天,哪怕天色已經昏暗,也不影響大家點燈夜談,更不影響本地士紳土司,私下稍微一聯絡之後,便一起前往郡守府討要個說法。
此事著實觸及到了他們的逆鱗。
他們這本就地處偏僻,文教等各方面,相比發達地區落後很多,晉升機會也少,很多官員到這當官幾乎就相當於被髮配。如此情況下,他們這的本地士紳和土司別說培養進士了,就是培養個舉人都相當困難,秀才也得當個寶。
舉人稍微協調協調,在他們本地做個官已經一點問題都沒有了,不是吏。
是正兒八經,有吏部文書的官。
官和吏不同,官為尊,吏為卑。
想要吏轉官,難於登天。
所以那些秀才舉人,絕對屬於本地士紳土司的掌中寶、心頭愛,其中舉人如果參加三四次進士科都沒能得中,他們便會安排那些舉人直接去吏部授官。
舉人是可以授官的。
但得有錢有關係。
同時既得不到什麼好官職,也不可能被分到什麼好地方。可他們老家就不是啥好地方,沒多少人願意去,直接回戶籍所在地當官不可能,但去他們戶籍所在地附近縣城當官,還是沒問題的。
幾個家族彼此聯姻,我家女婿去你家所在的地方當官,你家小舅子去我家所在的地方當官,彼此能不照顧照顧?
至於秀才,能考上舉人最好。
實在考不上的。
也能安排到縣衙之類的地方做吏。
吏再怎麼卑微,那也是相比較於官而言,與平民比,還是高高在上的。家裡光有人在外地當官,那也不算特別可靠,總不能事事都麻煩在外地當官的。
本地也得有人幫忙處理小事。
光靠銀錢賄賂可不算靠譜。
還是得自己有人。
衙役之類算賤籍,肯定是不可能讓自家秀才去做這些崗位,但衙門裡也有不少不算賤籍的吏,比如說典吏書記。
這些位置同樣相當重要。
如此協調才能護住自家資產身份。
所以說那些個秀才舉人,其實就相當於他們未來的保護傘,是一點都不過分。韓王對其他平民動手,甚至於對他們家族裡不那麼重要的人動手,他們都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當沒看見,幫忙撫卹都行。但對秀才舉人動手,就是挖他們的根了,他們實在無法忽視容忍下去。
這不,一瞭解具體情況,就立刻聯合起來,到郡守府這邊尋求幫助了嗎?
郡守府裡一時間可謂吵鬧的很,一群人義憤填膺,面紅耳赤的吵著,郡守本人則有些不知所措,因為面前這些聯合起來計程車紳土司他得罪不起,另一邊的韓王他同樣得罪不起,他又能如何?
最終只能先畫餅安撫唄。
就是說他知道了,會幫忙瞭解,會去跟韓王協商,會跟上面反映,但具體怎麼樣還得等,讓大家別急別慌,肯定會給他們個交代,絕不會讓他們失望。
那些士紳土司也清楚,這事沒那麼容易解決,強求不得,所以只能勉強表示認可,暫且離開。但這些顯然僅僅是表面如此,實際上離開郡守府後,他們很快便又在私下聚到一起,共同決定上面要是不給交代,那就別怪他們與地方土著以及反叛的土司們,裡應外合了。
他們願意臣服,給人當狗,為的就是能過安穩日子,現在連家族最好的後人都保不住了,還過個屁的安穩日子!
不如直接反了!
與此同時,另一邊,正在百里外一處山林圍剿抓捕山蠻野人,既肅清地方危機,也順帶著增加自己實驗樣本的韓王,總算收到了王府親信的緊急傳訊。
然後整個人都有些迷茫。
有些感覺他不懂傳訊的內容了:
“整個王府全都消失,煉製的蠱人也暴露了出來,王府怎麼會消失不見了呢?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