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規定所欠的煤款在6個月內結清。
對於一般的小煤礦,一個月的產量也就一萬多噸,三萬噸的訂單就是他們三個月的產量,除了頭一個月是先拿到了現金預付款,第二個月就是欠賬供煤,到第三個月末就必須簽下一份訂單後,才能拿到前一份訂單的全部煤款。
這樣的條件雖然苛刻,但好歹是有一成的利潤的,還能勉強維持,因此,很快周圍的小煤礦開始搶著往鋼鐵廠送煤。
很快,鋼鐵廠的兩百多畝空地上,煤山越堆越高。
而張為民要求董宇輝與電廠、焦化廠簽訂的合同是每一萬噸結一次賬。雖然每噸煤淨虧損20元,但是利用這個時間差和賬期差,張為民在短時間內聚集了大量的煤炭和現金!
華夏電廠每個月30萬噸的消耗量,已經被張為民吃下去了25萬噸,剩下的5萬噸也不是吃不下,而是華夏電廠覺得,他們所有煤炭供應被一家公司壟斷的話,覺得不太安全,所以留了五萬噸的配額從市場上高價收購。
而遼東電廠,鑫原電廠,晉鑫焦化廠,甚至外省的幾家電廠的煤炭配額都被張為民吃掉了一半以上。
鋼鐵廠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鋼鐵廠,表面上看起來是個鋼鐵廠,實際上主營業務成了煤炭銷售。每天都有幾萬噸的煤炭進進出出……
經過兩個多月的運轉,鋼鐵廠的後院裡屯積了30萬噸的煤炭,為了方便高效地轉運這些煤炭,不得不在場地內鋪上鐵軌,安裝了兩臺由礦山機器廠生產的重型鬥輪堆取料機。
而鋼鐵廠的賬戶上也有了兩億多的資金沉澱……
……
馬順安召集起十幾個煤老闆一起開會:
“各位老闆,今天把大家聚集到一起,是有個重要的情況要告訴大家。據我剛剛瞭解到的情況,鋼鐵廠已經不是原來那個鋼鐵廠了,現在成了張為民名下的企業,兩個多月前就被張為民收購了!我們所有的人都掉進他挖的坑裡啦!大家想想對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