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資源與採礦工程專業實驗室
丁一傑教授向張為民介紹了他們的團隊成員和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
聽完丁一傑教授的講解和介紹後,張為民才恍然大悟:
“丁教授,我原以為開採煤層氣的難點就是打水平井,只要打好水平井就能採氣了。聽了您的講解我才明白,這個事情比我想象中要複雜得多啊!”
丁一傑笑道:
“是啊,張先生。其實我國的鑽井技術,不論直井、水平井或是定向井,都已經沒有問題了。開採煤層氣的關鍵還是要依靠地質科學作為基礎的理論指導,再加上開採技術的突破才能成功。而且,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採取的技術方法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區域內每一口井都可能因為地質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開採技術。我們現在打的一些實驗井,已經實現了每噸煤層產生十幾方煤層氣的最好記錄了。”
張為民道:
“哎呀,我還想著派一些留學生去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採礦公司學習他們的技術呢,看來是行不通啊!”
丁一傑道:
“是的,他們的技術和經驗值得借鑑,但是他們的方法不能照搬。畢竟他們的地質情況和煤層的種類跟我們有很大的不同,這個必須根據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研究不同的開採技術!”
張為民心想,既然丁教授他們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不少理論和實驗的經驗了,那何必捨近求遠跑到國外偷學人家的技術呢。不如跟丁教授他們團隊建立深度的合作。
“丁教授,我有一個請求。”
丁一傑道:
“張先生請講。”
“我對丁教授現在研究的方向和取得的成就非常感興趣,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與丁教授深度合作,共同開發我們當地的煤層氣資源!前期的科研經費我們為民能源公司全部承擔,如果研究成功,將來實現了大規模工業化開採,咱們可以按比例分成!”
丁一傑立馬拍手同意:
“好啊!張先生,您這樣捨得在科研方面投入的民營企業家可是不多啊。你的合作意向我覺得沒有問題,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的困難就是科研經費,每打一口實驗井都是幾萬到十幾萬的開支,可以說研究經費不足嚴重影響了我們研究的程序。有了您在資金方面的支援,那我們的研究程序將大大加快,我相信您現在的投入,將來一定獲得千倍、萬倍的回報!”
張為民激動地握住丁一傑的手:
“太好了,丁教授。我回去就為你們建一座科研樓,讓你們的研究團隊去了我們那裡,有一個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
這次上海之行,取得的成果讓張為民非常滿意。不僅兌現了他當初對趙教授的承諾,還獲得了同濟大學榮譽教授這個頭銜。
更重要的是,與丁一傑建立的合作關係,這是他在未來新能源領域佈局中的神之一手。
回到遼城後,同濟大學榮譽教授的聘書被擺在他辦公室背後書架的最顯眼位置。
同時,張為民重新印製了新的名片:
張為民,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榮譽教授。
為民機械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
為民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
不要小看榮譽教授這個虛名,有了這個頭銜,張為民再也不是一個工人出身的暴發戶了。
士農工商是古代中國對於社會階層的一種劃分,總經理、董事長這些頭銜看起來挺高大上,但是那也只能被歸為“商”。
在政府官員看來,商人有再多的錢,遠沒有“教授”這個頭銜值得尊重。
官員和教授可以被歸為“士”這一類,而商人,跟他們中間還隔著兩個階級。
……
自從上次在鋼鐵廠見過周小波後,已經過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周小波那邊一直沒訊息。
張為民感覺到,可能周小波跟工業局局長陳碩的溝通並不順利。
拿起手機撥通了周小波的電話:
“喂,周廠長,我是張為民啊!”
“哦,兄弟,你從上海回來了?”
“是啊,昨晚剛回來。你怎麼知道我去上海了?”
“前幾天我去你公司找你了你不在,舒玥告訴我你去上海了。既然回來了,那咱們見面聊吧,我一會兒去你公司!”
……
周小波來到張為民辦公室,滿臉的沮喪。
張為民沒有急於問周小波關於收購鋼鐵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