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氣候影響(1 / 2)

“師父,您這是怎麼了?”

看到王潛突然臉色大變,劉宏不禁滿是詫異。

在他的印象當中,自家師父向來都是一副沉穩冷靜的模樣,還從未如此失態過。

王潛擺了擺手,凝聲道:“小宏,你可知道,春耕日期縮短五日,除去無法翻耕足夠的土地之外,還意味著什麼嗎?”

“這個……”

劉宏思索片刻,而後搖了搖頭,“徒兒不知!”

王潛看了劉宏一眼,“為師當初帶你遊歷的時候,曾與一個老農交談,並詢問其糧食產量,你可曾記得?”

“記得。”

劉宏點頭回道:“據那老農所說,一畝良田了產麥兩石,薄田只有一石。”

“不錯,記得的倒是蠻清楚的。”

王潛讚賞的點了點頭,而後問道:“那你在翻閱史書的時候,可曾注意過前朝至今的糧食產量變化?”

“呃!!”

劉宏神色一怔,而後開始努力的回憶了起來。

“師父,徒兒想起來了。”

回憶片刻,劉宏開口說道:“徒兒記得,在孝文帝時期,晁錯曾上言:“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過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

依照晁錯的這個說法,當時的糧食產量,一畝應該在三石左右!”

“嗯,不錯!”

王潛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問道:“那你可知,同樣是一畝田,為何在孝文帝時期能產糧三石,到了如今卻只能產糧二石?”

“這……”

劉宏思慮片刻,而後搖了搖頭,“還請師父解惑!”

“為師問你,從小到大,你可曾注意過天氣的變化?”王潛不答反問道。

“天氣的變化?”

劉宏仔細的回憶了片刻,“徒兒就是覺得,冬天似乎越來越冷,而且時間也越來越長了……”

說到最後,劉宏突然眼睛一亮,“師父,您的意思是說,糧食產量變低,是因為天氣的原因?”

“你猜的不錯!”

王潛點點頭,凝聲道:“北方有四季,分別為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對應不同的氣候變化……”

說到這裡,王潛頓了一下,然後問道:“你來說說,在你小時候,從天氣回暖一直到寒冬降臨,大概有多少天?”

“大概有……二百五十天吧……徒兒記不太清楚了!”劉宏不太確定的回道。

“好,那就將其暫定為二百五十天好了!”

王潛打了一個手勢,繼續說道:

“在民間,有著“春種秋收”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除去翻耕土地、播種、收穫所耗費的時間之外,只有那麼一段時間,來留給糧食發芽、生長、到最後的成熟。

而這段時間,為師將其稱之為農作物的生長週期。

對於農作物來說,只有經歷完整的生長週期,它才能真正的成熟。”

“這就好比柰(蘋果)一樣,只有到了秋天,它才能長到拳頭大,可如果提前採摘的話,其個頭和分量,都會小很多。”

“哦,徒兒明白了。”

劉宏一臉恍然道:“師父的意思是說,農作物的生長週期,決定了其最後的產量?

一旦這個週期有所變化或是縮短的話,那麼糧食的產量,便會降低。”

“不錯!”

王潛嘆了口氣,而後問道:“你方才也說了,近些年來,天氣越加寒冷,且持續時間越來越長。

冬日氣候的延長,擠佔的是春、夏、秋的氣候,如此一來,農作物的生長週期也會隨之縮短。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是一樣的土地,孝文帝時期的糧食產量,會比現在要高,這一切的背後,都是氣候變化的影響。”

“原來是這樣。”

劉宏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難怪孝文帝、孝景帝在位時期,能夠開創一番煌煌盛世,這其中,除去二位先帝的才能之外,想必也是沾了氣侯的光吧?”

聽到這話,王潛也不禁詫異的看了劉宏一眼。

他也沒想到,這小傢伙居然能夠將“文景之治”聯想到氣候上去。

不過,仔細一想,文景之治的出現,確實跟當時的氣候,有著很大的關係。

後人評價文景之治,大多都將其歸功於兩位皇帝的以身作則、勤勉節約等等。

但翻遍當時的史書就不難發現,這兩位皇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