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暗流湧動,官場風雲(1 / 1)

剿滅滄雲山山寨的勝利讓李志一時間名聲大振,無論是江湖還是朝堂,都對他刮目相看。然而,正當他為下一步計劃暗自籌謀時,一場新的風波悄然臨近。

這次,不再是單純的江湖爭鬥,而是一場官場暗鬥的漩渦,正在將李志捲入其中。

趙元功倒臺後,皇帝在朝中試圖重新平衡權力。東廠的勢力被大幅削弱,而錦衣衛的陳默因剿匪有功,逐漸成為皇帝的心腹。與此同時,文官集團則開始聯合施壓,試圖削弱武官的權力,以掌控更多朝廷資源。

這其中,以禮部尚書吳文乾為首的文官集團表現得尤為強勢。他們上奏皇帝,指責錦衣衛權力過大,甚至將李志與陳默的“江湖行動”形容為擾亂朝綱的行為。

“陛下,臣以為,江湖之事當由地方衙門負責,錦衣衛豈能隨意插手?”吳文乾在朝堂上鏗鏘有力地說道。

皇帝臉色微沉,但並未表態。

李志雖未直接參與朝堂之事,但他明白,吳文乾的矛頭不僅是指向陳默,更是間接針對他。

某日深夜,李志正在百草堂後院研究新的機關設計,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宮中的密函。這封信沒有署名,卻帶有皇帝的御印。

信中簡單明瞭:“朕欲設局考驗吳文乾等人,望卿助之。”

李志看完信後,微微一笑:“看來陛下這是要借我的手,敲打那些不安分的文官啊。”

他將密函燒掉後,立刻召集百草堂的心腹商議對策。

李志根據皇帝的意思,設計了一場“鹽案”。他假借潛龍淵餘黨的名義,製造了一批私鹽,透過幾個文官的親信商人運入京城。隨後,他匿名向東廠的殘餘勢力透露了此事,故意讓訊息外洩。

很快,這批私鹽被查獲,而負責京城鹽務的知府正是禮部尚書吳文乾的心腹。

訊息傳到朝廷,皇帝震怒,當即下旨徹查此案。吳文乾雖然竭力為自己的屬下辯護,但私鹽案的證據卻被李志偽造得天衣無縫,令他難以脫身。

“這鹽案分明是有人栽贓!”吳文乾在朝堂上激動地辯解,“陛下,此事必有內情!”

皇帝冷笑一聲:“吳愛卿,你身為禮部尚書,若連親信之人都不能管教,朕如何放心將大事交託於你?”

吳文乾頓時無言。

鹽案背後暗藏殺機,文官集團的其他人開始意識到,這是有人在故意針對他們。但在他們調查幕後黑手時,李志卻早已佈下了第二步棋局。

“我們下一步,就讓他們內部分裂。”李志在百草堂的議事廳中冷靜地說道,“鹽案只是個開始,接下來,我們要挑起他們內部的爭鬥。”

他命人偽造了幾封信件,暗中送往吳文乾的幾位同僚府中,信中透露出鹽案與他們的利益相關聯的“證據”。

果然,不到三天,文官集團內部開始互相猜忌。

然而,吳文乾畢竟是朝堂老狐狸,他很快意識到鹽案背後有人操縱,並開始暗中反擊。他派人調查李志,試圖找到他的弱點。

“李志,此人雖然是個江湖中人,但背後卻深得陛下信任。他才是鹽案的關鍵。”吳文乾沉聲說道。

吳文乾透過手下的探子,很快掌握了一些關於李志的背景資料,並計劃在朝堂上公開對他發難。

這一天,朝堂之上氣氛凝重。吳文乾上奏彈劾李志,指責他插手朝廷事務,甚至暗指李志假借皇命操控鹽案,是為謀私利。

李志並未直接出現在朝堂上,而是透過陳默傳達了幾份關鍵證據。這些證據不僅徹底洗清了他自己的嫌疑,還將鹽案的矛頭重新指向吳文乾的屬下。

“吳尚書,鹽案之事證據確鑿,難道你還要狡辯?”陳默冷冷地問道。

吳文乾臉色鐵青,卻無言以對。皇帝見狀,適時開口:“吳愛卿,朕知你忠心,但鹽案一事確實與你的屬下有關。既然如此,便暫且停職,以示清白。”

這一場官場風波,隨著吳文乾的暫時失勢而告一段落。而李志,則在幕後冷靜地收拾殘局,繼續佈局下一步棋局。

未完待續:朝堂與江湖的交鋒漸趨激烈,李志的發明與謀略又將如何左右風雲?敬請期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