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牧雲庭,俊才逐夢π介子(1 / 4)

小說:量子傳奇 作者:丹臺明月2

【謹以此書,獻給嚮往星空未來的人類勇士!】

歷史背景:2004年,中國正式開啟了探月的偉大征程,這便是舉世矚目的“嫦娥工程”。

彼時,中國的航天事業已取得諸多成就,但探月領域仍是一片等待開拓的處女地。懷揣著對宇宙的無限好奇與探索未知的決心,中國航天人踏上了這條充滿挑戰的漫漫征途。

工程伊始,目標便清晰且宏大,分“繞、落、回”三步走。第一步是繞月探測,要實現對月球的全方位觀測,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其物質成分,探測月壤特性以及地月空間環境。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揹負著這一使命,在萬眾矚目下發射升空。它在太空中一路奔月,最終成功進入繞月軌道,開啟了長達一年的探測之旅。在這一年裡,“嫦娥一號”兢兢業業,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探險家,將月球的諸多資訊源源不斷地傳回地球,為後續的探月任務積累了大量寶貴的資料。

緊接著,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接過接力棒。它在前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獲得了解析度優於10米月球表面三維影像等更為精細的資料,讓我們對月球的認識更加深入,也為後續著陸月球的任務探清了道路。

繞月的目標達成後,工程進入到第二步——月球軟著陸階段。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帶著“玉兔號”月球車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中國探測器首次登上地外天體,實現了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玉兔號”小心翼翼地在月球上行駛,開展著對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等探測活動,讓我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瞭解月球的“真面目”。

然而,中國航天人的腳步並未停歇。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踏上征程,它的任務更加艱鉅——在月球背面著陸。月球背面始終背向地球,那裡的環境和未知因素更多。但在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玉兔二號”也順利開始巡視探測,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這一壯舉震驚了世界。

隨著前兩步的成功實施,第三步——取樣返回階段也提上日程。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它經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等一系列複雜操作,成功在月球正面風暴洋呂姆克山附近著陸。

隨後,“嫦娥五號”順利完成取樣,將珍貴的月球樣品裝入返回艙。12月17日,返回艙成功返回地球,中國首次地外天體取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這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又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式成果。

如今,中國探月工程仍在繼續前行,未來還將開展月球科研站的建設等任務,向著更深層次的月球探索和資源開發利用邁進,不斷書寫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篇章……

——

光芒太過奪目。

以至於,看不清那背後隱匿了身份的瑰寶。

美輪美奐。

在天狼雙星之間,相對論的涵義彷彿被重新定義了一般。

在群星環抱之中,貝塔星的執行軌跡,也不再遵循經典力學的規則。

它時而圍繞a星旋轉,時而停止前進的步伐,駐足不前;時而詭異地呈波浪形態漂移,時而又呈8字形,週而復始地來回扭轉。有時它與b星雙宿雙飛並肩前行,有時又圍繞b星相互旋轉,成為最為絢麗的宇宙奇觀。

軌跡纏綿,交織執行,於宏觀的參考系下,很難分清,誰是誰的衛星,誰又護衛著誰。

然而,這種詭異的執行軌跡,卻絲毫不會影響它作為類地行星的身份。

連綿1050平方公里的峰域,正是落座於貝塔星上的天堂。

白雪皚皚,星光瑩瑩。一抹宛如天瀑的銀帶凌空而下,一頭扎入神秘的深潭。

此處。

便是揭示宇宙奧秘的科學聖地——牧雲庭。

古老的地球曆法,4月18日。

大道至簡先生,被牧雲庭特邀,成為了招生辦的座上嘉賓。

最起碼要招收一名學子。

滿頭白髮,武青藤校長用手敲了敲桌面,但馬上就停住了,手指懸在半空。

牧雲庭給出的這個最低的要求,希望今年能如期達成,畢竟,邀請來了相對論的鼻祖,大道至簡先生。

相對論的重大成果之一,便是質能方程。

質能方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