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書,獻給熱愛生活的勇者!】
歷史背景:1952年10月14日,劃破朝鮮半島寧靜的第一聲炮響,拉開了上甘嶺戰役的殘酷帷幕。
志願軍戰士們背井離鄉,心中卻滿是對祖國田園生活的眷戀,對與家人圍坐吃頓熱飯的嚮往。這份對生活最純粹的熱愛,成為他們奔赴戰場、直面槍林彈雨的強大精神支柱。
戰鬥很快進入白熱化,在這僅僅約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陣地上,“聯合國軍”調集6萬餘人,配以300餘門大炮、170多輛坦克,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瘋狂傾瀉炮彈190萬發、炸彈5000餘枚 ,妄圖以鋼鐵和火藥的暴力徹底摧毀志願軍的防線。
志願軍戰士們藏身於狹小潮溼的坑道,頭頂是連綿不絕的爆炸聲,隨著戰鬥持續推進,局勢愈發嚴峻。彈盡糧絕的時刻,戰士們仍堅守陣地,絕不後退。
飢寒交迫的折磨下,乾裂的嘴唇、深陷的眼窩,都無法掩蓋他們眼神中的堅毅。沒有食物,他們就強忍著飢餓;沒有棉衣,便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卻依舊緊握鋼槍。
在一次物資運輸任務中,志願軍運輸隊遭遇敵人猛烈炮火攔截。戰士們為了將寶貴物資送進坑道,冒著槍林彈雨,用“匍匐運輸”“接力運輸”等方式,艱難前行。儘管運輸人員傷亡達1700餘人,卻從未有人放棄,他們用生命鋪就了一條補給生命線。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裡,也出現了令人動容的冰雕連場景。
在一次阻擊任務中,志願軍戰士們為了伏擊敵人,提前在陣地上潛伏。
當時正值寒冬,氣溫低至零下30攝氏度以下,戰士們趴在陣地上,身著單薄衣物,沒有取暖裝置,只能依靠堅定的信念抵禦嚴寒。
隨著時間推移,凜冽的寒風如刀割般吹過,戰士們逐漸被凍僵,但他們依舊保持著戰鬥姿勢,手握鋼槍,眼神堅定地注視著前方,等待敵人出現。
當後續部隊趕到時,看到的是一排排宛如冰雕的戰士,他們就這樣以生命為代價,化作了守衛陣地的永恆豐碑,成為了這場戰役中不朽的精神象徵。
面對敵人一輪又一輪的衝鋒,志願軍戰士們毫不畏懼。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43天激戰中,他們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反覆爭奪陣地59次,最終殲敵25萬餘人,自身傷亡人,成功守住了陣地。
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是志願軍戰士們用熱愛生活的頑強意志書寫的壯麗史詩。
他們為了祖國人民能安穩生活,無畏生死,用熱血和生命扞衛每一寸土地,鑄就了這場戰役的不朽傳奇 ,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奮勇前行……
——
飛船如一葉孤舟在宇宙中飄搖。
木衛三宛如一顆被重塑的明珠,煥發出一種令人驚心動魄的美。
曾經,堅冰覆蓋的世界。
在瞬間被伽馬射線暴那無盡的能量衝擊下,冰層如夢幻泡影般迅速瓦解融化。
連綿不絕的山脈,像是掙脫了寒冷枷鎖的巨獸。
裸露的岩石在朦朧的光線中,泛發著冷峻的光澤。
它們或陡峭險峻,或蜿蜒起伏,勾勒出雄渾壯闊的天際線。
大片的陸地從冰蓋之下展露,原本死寂的荒原,如今充滿了無限生機的可能。
氤氳(y )的水蒸氣嫋嫋升騰,似輕紗薄幔在空中緩緩舞動,給這片大地蒙上了一層如夢似幻的面紗。
大氣在能量的激盪下微微閃爍,將天空暈染成一片奇異的多彩世界,似有極光在其間若隱若現,又或者是有神靈在其間舞動妙曼的身姿。
宇宙能量與星球物質交匯的綺麗畫卷,如藝術家的手筆刻畫得精細入微。
這片奇異的大地上,隨處可見巨大的冰磧石,它們是往昔冰河時代的遺物,如今散佈在新形成的湖泊與河流之畔,彷彿在默默訴說著歲月的變遷。
而那些因冰層融化形成的深邃峽谷中,獨特的鹽礦脈在陽光下閃爍著五彩的光芒。
那是木衛三地質歷史的獨特印記。
湖泊與河流在大地上肆意蔓延,清澈的水面倒映著天空與山脈,波光粼粼的水紋像是無數靈動的精靈在跳躍嬉戲。
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灑而下,儘管這裡尚無植被的點綴,但那溫暖的金色光輝鋪滿每一寸土地,彷彿在深情地撫摸著這個新生的世界,預告著一個充滿希望與無限可能的未來即將在此展開。
奧澤雋緊緊抓住座椅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