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姨那我是不是還得準備點啥!咱們缺啥少啥我得趕快張羅!”
張姥看了下牆上的表,“你彆著急,這也不是一個人的活兒,我現在給二胖打電話,看看他能不能趕快過來。”
“二胖是誰啊?”
“二神啊!正常來講只有辦大事兒的時候才用敲鼓請仙下來,這不是今天尋思讓仙家來看看你這兒因果應該咋處理最妥善。”張姥說著就拿起座機,又放下了。
“張姨,您倒是打啊!”
“你把茶几下面那電話本給我拿來,我是沒記住電話。”
張姥說的二神,又叫三海幫兵,在出馬仙辦事兒的過程中,二神的職責至關重要。
所謂的請仙辦事兒,也就是跳大神兒,不是一個人的活兒,是需要由大神和二神兩人配合共同完成的。
在傳統的薩滿請仙儀式中,一般是大神身穿薩滿服,腰繫腰鈴,請神上身,上身之後請來的仙家會給香客事主答疑解惑,看病瞧災。
二神負責執鼓拿鞭,邊敲邊唱,要透過唱神調的方式把“神仙”請到大神的身上,因為有“仙兒”在身上,大神沒辦法用自己的意念和香客事主透過語言溝通,仙家的語言還有一些是自己獨特的體系,外人聽不大懂,所以二神要幫助大神和香客之間來回翻譯,起到橋樑和紐帶的作用。
現在“跳大神”的過程沒有傳統儀式中那麼複雜,但依舊是需要大神二神兩人完成,敲鼓請神,禮神,用神,送神,每個步驟都已經簡化了不少,但每個步驟都不能缺少。
我爸把茶几下的電話本給張姥遞了過去,張姥撥通電話,老式兒座機隔著老遠都能聽到電話裡說些啥。
“二胖啊,你現在過來一趟唄,這邊咱有點著忙的事兒。”
“啊,我在家剛把這魚燉上,下午晌行不?”
“這還燉啥魚啊,趕著著忙處理,你撂下就過來吧!”
“誒呦,行!”
說著張姥撂了電話,沒到30秒,啪啪兩聲門響。我爸本來就緊張,這敲門聲更是嚇了一跳。張姥趕著過去開門。一個一米七左右,看上去能有二十四五歲的胖小夥兒拿了個跳大神兒用的神鼓憨憨的進來了。
二胖所拿的這個鼓叫薩滿鼓,也叫文王鼓。通俗的講也叫神鼓,敲鼓的鼓錘叫趕神鞭也叫武王鞭,瞭解薩滿的人都知道,這個鼓是促成請神兒上身的重要條件之一。
老話叫“敲鑼打鼓請神仙”東北的仙家要是臨身附體給人看事兒。那得按著老理兒敲鑼打鼓的請來,所以這個鼓大有講究。整個神鼓和我們日常中能見到的手鼓形狀類似,鼓面一般都是驢皮所制,鼓圈是柳木所制,在鼓的後面拴著八根弦,暗合著文王六十四卦,在背面弧形正上方的位置串掛著大銅錢。道光乾隆配開元,一共12枚大銅錢,搖晃起來唰唰作響,這銅錢聲就代替了敲鑼。二神兒鼓一敲,銅錢兒一晃悠,就構成了敲鑼打鼓的陣勢。
在八根弦交匯的地方,一般都會有一個玉做的圈兒,二神在敲鼓請神的時候手會握著這個玉圈。從聲音傳播的角度是鼓聲更清脆傳的更悠揚,從玄學的角度來講,這個玉圈被稱為“哪吒鬧海的金剛圈”請來的仙家都是正仙兒,要是有害人心的雜仙兒野仙兒看到這玉圈也會嚇得不敢附體。
這鼓錘趕神鞭,通常都是藤條所製作的,上面必須拴上五彩布,這五彩布分別對應的其實就是五路仙家人馬。
和佛家道家不同,佛家通常供奉釋迦牟尼,道家通常供奉三清,這出馬仙兒供奉什麼還要看自己的緣分,沒有固定的神佛,而是五路人馬,也就是胡黃常蟒還有清風。
這五路人馬,胡指的是狐狸,黃是黃鼠狼,常是長蟲也就是蛇,蟒是蟒蛇。體型更大一些,清風則是鬼仙兒,一般是由自己家過世的老一輩留在堂口上保佑後輩子孫。每家的堂口大約都有百十位仙家組成,他們每個都有自己的名字,所以每一位出馬仙兒供奉的“仙堂”都不盡相同。這百十位仙家的名字都會寫在一張三尺三寸的紅紙上,這張紅紙也叫做堂單,相當於神像的作用,但歸根結底還是這五大類,所以被稱為五路人馬。
“來二胖!這是大斌!”張姥熱情的招呼著,做著介紹。
“這也太快了!真是老仙家顯靈了!”我爸對著虛空拜了拜。這一句倒是給二胖幹樂了:“這和老仙家沒有關係!是我住的近!我就在對門!”
“啊…住的近啊…那張姨你還打啥電話,我過去請人家不就行了麼!”
張姨白了一眼我爸,“這座機是死費的,總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