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宴會結束以後,眾官員們各自回家,為了巴結楊公公,開始忙碌地準備禮品。
有的官員心急如焚,匆忙翻箱倒櫃,尋找家中珍藏的古玩玉器。
他們小心翼翼地擦拭著那些古老而珍貴的物品,彷彿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寶。
這些古玩玉器不僅代表著財富和地位,更是他們與楊公公拉近關係的重要籌碼。
而另一些官員則顯得更為沉穩,他們差人快馬加鞭去購置珍稀藥材和綾羅綢緞。
這些藥材和綢緞都是市面上難得一見的珍品,只有透過特殊渠道才能獲得。
官員們深知,只有送上最獨特、最珍貴的禮物,才能引起楊公公的注意。
整個城市都沉浸在緊張的氛圍中,官員們的府邸燈火通明,僕人們來來往往,忙碌不停。
他們都希望透過這些精心準備的禮品,贏得楊公公的歡心,從而在仕途上更進一步。
然而,在這看似繁華的背後,卻隱藏著無盡的權謀與爭鬥。
一時間,楊公公所在的府邸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幾日後,楊公公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準備返回朝廷。
楊鶴率一眾官員前來送行,禮品堆滿了馬車。
楊公公坐在華麗的馬車中,撩起窗簾,對著楊鶴說道:“楊總督,咱家回朝之後,定會如實向聖上稟報。你且好自為之,莫要讓咱家失望。”
楊鶴恭敬地行禮:“多謝公公,下官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恩與公公的厚望。”
馬車緩緩啟動,車輪滾滾,揚起一片塵土。
眾官員們站在原地,望著遠去的車隊,心中五味雜陳。
楊鶴望著天邊,心中暗自思忖,接下來的日子,定要大刀闊斧地整頓,解決招撫之事的諸多難題,否則,一旦朝廷怪罪下來,後果不堪設想。
而王左掛等人站在人群末尾,也深知自己的命運與朝廷的決策息息相關,他們只能默默祈禱,在這動盪的局勢中,能求得一線生機。
又過了幾日,總督楊鶴將王左掛及其餘部召集。
楊鶴面色凝重地說道:“王左掛,朝廷念你尚有悔過之心,現綏德局勢動盪,命你等前去駐守,你可願意?”
王左掛心中一凜,深知這既是朝廷的試探,也是他們僅存的生機,趕忙抱拳回應:“大人,我等願往,必拼死效力,以報朝廷不殺之恩。”
身旁的張述聖卻頗為不滿,低聲嘟囔:“大哥,朝廷此前那般對待我們,綏德怕也難守,何必再去涉險?”
王左掛瞪他一眼,低聲呵斥:“休得胡言,若不應下,唯有死路一條。且先赴綏德,再做籌謀。”
於是,王左掛同張述聖、姬三兒等二百餘人前往綏德駐守。
彼時的綏德,歷經戰火洗禮,早已繁華不再,破敗不堪。城牆千瘡百孔,似在無聲訴說著往昔的慘烈戰事。
城內街巷蕭條,殘磚碎瓦隨處可見,幾縷黑煙嫋嫋升起,那是被戰火焚燬的家園的殘跡。
百姓們流離失所,橫屍街頭者亦不在少數,倖存之人瑟縮於角落,眼神中滿是恐懼與絕望。
王左掛等人駐守於此,心中五味雜陳。他們一面努力修補城牆,每日清晨,王左掛都親自扛起沉重石塊。鼓舞兄弟們:“加把勁,修好城防,方能在亂世立足。”
士兵們雖疲憊不堪,卻也咬牙堅持。同時,他們四處尋覓糧食,救濟城中百姓,盼能贏得民心。
王左掛常對兄弟們言:“雖曾與朝廷為敵,然今駐守於此,護佑百姓乃我等之責,或可使朝廷見我等忠心。”
另一面,對朝廷的怨恨卻在心底暗暗滋長。
姬三兒曾抱怨:“大哥,咱在此辛苦勞作,朝廷恐不會在意,反倒處處提防。”
王左掛無奈嘆息:“我亦知曉,然當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若有機緣,定要朝廷還我等公道。”
有一次,王左掛與一位老者交談。老者嘆著氣說:“將軍,這日子何時才是個頭啊,朝廷不管我們,現在又有兵亂,我們該如何是好?”
王左掛握緊拳頭:“老人家,我等定會盡力守護綏德,只盼朝廷能早日改變對待我們的態度,給百姓一個安寧。”但他心中也明白,這希望太過渺茫。
同年八月,白汝學率 4000 人馬如洶湧潮水般撲向綏德。
訊息傳來,綏德城內人心惶惶。王左掛聞此訊,心中湧起復雜情緒,他意識到,這或許是改變命運、擺脫朝廷掌控、重拾尊嚴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