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咱們這一路奔波,兄弟們的肚子都快餓癟了,接下來可咋辦啊?”一名親信滿臉愁容地湊到王左掛跟前,眼神中滿是疲憊與擔憂。
王左掛眉頭緊鎖,目光凝重地望著遠方,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我等舉義,為的是推翻這無道的朝廷,讓兄弟們都過上好日子,讓百姓不再受那苛政之苦。
可如今,這給養之事確實棘手。想我軍初起之時,多是些貧苦百姓,靠著一腔熱血追隨於我。那時候,不過是從附近的富戶家中搶奪些錢糧,勉強餬口。可如今,隊伍日益壯大,轉戰數百里,此等小打小鬧已難以為繼。”
“大哥,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只盯著富戶了。雖說他們確實富得流油,可這一路過去,富戶也被搜刮得差不多了,而且光靠搶,也不是長久之計,還容易失了民心。”一位足智多謀的謀士輕聲說道,眼神中透著思索。
王左掛微微點頭,心中何嘗不知這個道理。“先生所言極是。我等亦當思一良策以聚民心、充給養。”
“我等如今也可嘗試尋些法子,讓百姓知曉我軍乃是為其謀福,而非那燒殺搶掠之輩,如此或可使百姓自願助我軍。如可先約束軍紀,嚴禁無端滋擾百姓。”
“再者,派人向百姓宣揚我軍反抗苛政之決心,使百姓曉悟我等所為是為求太平。屆時,或能得百姓踴躍支援,主動獻糧獻物,我軍方能在這亂世之中,站穩腳跟,謀圖長遠。”
“大哥,這耀州一帶,百姓也是苦不堪言。若我們能打出為百姓謀福的旗號,或許真能得到他們的支援。只是,這具體該如何行事?”頭目們紛紛圍攏過來,目光中帶著期待。
謀士捻了捻鬍鬚,緩緩說道:“我等可先遣小隊前去耀州周邊村落,張貼告示,宣揚我軍宗旨,告知百姓,我們只為推翻那欺壓百姓的朝廷,讓百姓安居樂業。對於那些主動獻出糧草的百姓,我們當秋毫無犯,還可給予一定的保護。如此一來,或可贏得民心,獲取給養。”
“嗯,此計可行。但僅憑百姓支援,恐難以完全滿足我軍所需。這一路之上,官府的糧倉亦是重要目標。”王左掛眼中閃過一絲決然。
“大哥,官府糧倉必有重兵把守,強攻怕是損失慘重啊。”頭目們面露難色。
“我自是知曉。可若能事先探得虛實,裡應外合,也未必不能成功。再者,我們可在途中留意那些零散的官軍運糧隊伍,截獲他們的糧草。”王左掛握緊了拳頭,似乎已看到勝利的曙光。
“大哥,還有那些地方上的小股勢力,有的亦是不堪明朝統治,若能將他們收編,其物資裝備便可為我所用。”謀士又提出一策。
“哈哈,先生此策甚妙。我等當廣納賢才,壯大自身力量,如此一來,獲取給養之路也會更加寬闊。”王左掛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意。
隨著討論的深入,王左掛心中漸漸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計劃。他深知,這一路轉戰耀州,困難重重,但只要凝聚眾將士的智慧,充分利用各種機會,或許就能解決給養問題,讓起義軍繼續在這明末的亂世中生存、發展下去,向著心中的理想邁進。
接下來的日子裡,起義軍按照計劃開始行動。王左掛親自率領一支精銳小隊,喬裝改扮,悄悄潛入耀州周邊地區,偵察官府糧倉的佈防情況。他們躲在山林中,日夜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大哥,你看那糧倉周圍,有兩隊官兵日夜巡邏,防守甚是嚴密。不過,我發現他們換崗之時,略有間隙,可利用此機會突襲。”一名眼尖計程車兵低聲說道。
王左掛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沉思片刻後說道:“不可貿然行事。這間隙雖有,但時間太短,我軍難以迅速突破防線。還需再探,看是否有其他突破口,或者能否找到內應之人。”
與此同時,派往周邊村落的小隊也傳來訊息。他們在村裡張貼告示後,起初百姓們心存疑慮,但經過士兵們耐心的解釋和宣傳,一些飽受明朝苛政之苦的百姓開始動搖。
“軍爺,我們也想幫你們,可我們家中實在沒有多少餘糧啊。”一位老者面露難色地說道。
“老人家,您放心。我們並非強求,只要您有這份心意就好。若是您知曉附近有哪些富戶為富不仁,或者官府的物資藏匿之處,告知我們,便是大功一件。”起義軍士兵和氣地回應道。
“這……我倒是聽說,村東頭的那個大財主,家中囤積了不少糧食,可他平日裡對我們這些窮苦百姓極為苛刻,還與官府勾結。”老者猶豫了一下,緩緩說道。
“好,老人家,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