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招撫(1 / 2)

在三邊總督衙門的書房內,楊鶴獨自坐在桌前,眉頭緊鎖,手中的筆卻不停歇。他身旁的燭火搖曳,光影在牆壁上晃盪,彷彿也在窺視著他筆下的重大決策。

桌上鋪開的紙張,已經寫就了幾份免死文書,那些名字——王虎、小紅狼、一丈青、掠地虎、混江龍,個個都是在延綏、河曲一帶令人聞風喪膽的賊寇首領,如今卻要被他一一招安。

楊鶴的長子楊嗣昌站在一旁,看著父親專注的神情,忍不住輕聲說道:“父親,這招安之策,朝廷雖寄予厚望,可孩兒心中實在是憂慮。

這些賊寇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們對他們恨之入骨,就這麼輕易地赦免他們的死罪,還許以招安,如何向天下交代?”

楊鶴微微抬起頭,眼神中透著疲憊與堅定:“嗣昌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這大明江山,內有賊亂,外有憂患,朝廷連年征戰,國庫空虛,兵力也損耗殆盡。

若一味地征剿,何時才是個頭?招安他們,既能平息叛亂,又可讓他們為朝廷效力,此乃一舉兩得之計。”

楊嗣昌走近幾步,燭光映照著他年輕而又略顯稚嫩的臉龐:“父親,孩兒理解朝廷的難處,可這些賊寇反覆無常,如何能保證他們真心歸降?萬一招安之後,他們再次叛亂,豈不是養虎為患?”

楊鶴放下筆,輕輕嘆了口氣:“為父又何嘗不知其中風險。但當下局勢,我們已沒有太多的選擇。我仔細研究過這些賊人的情況,他們中許多人原本也是良民,只因天災人禍,被逼無奈才落草為寇。

若能給予他們一條生路,許以官職和糧餉,或許能感化他們,讓他們改過自新。”

楊嗣昌沉思片刻,仍有些擔憂地說:“父親,那您準備如何安置他們?這延綏、河曲之地,百姓剛剛遭受戰亂之苦,若讓這些賊寇就地安置,恐怕會引起民憤。若是調離此地,又怕他們心生疑慮,不肯歸降。”

楊鶴站起身來,緩緩踱步:“這確實是個棘手的問題。我打算先將他們集中在一處,派人嚴加監管,同時對他們進行教化,讓他們學習禮儀和軍紀。

待時機成熟,再將他們分散編入各地軍隊,派往邊疆作戰,既能讓他們遠離故土,避免生事,又能利用他們的力量抵禦外敵。”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衙役匆匆進來稟報:“大人,延綏總兵杜文煥求見。”

楊鶴與楊嗣昌對視一眼,心中均湧起一絲不安。杜文煥是堅決的主戰派,對招安之策一直頗有微詞,他此時前來,定是為了招安之事。

杜文煥大步走進書房,面色冷峻,行禮之後,便直言不諱地說道:“楊大人,您真的要推行招安之策嗎?這等賊人,只配被剿滅,怎能招安?”

楊鶴神色平靜,緩緩說道:“杜總兵,我知道你對招安之事心存疑慮,但如今天下形勢,你也清楚。朝廷無力支撐大規模的征剿,招安或許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杜文煥冷哼一聲:“楊大人,您太過天真了。這些賊寇作惡多端,他們會真心歸降嗎?

您看看這延綏、河曲的大地,多少百姓死於他們之手,多少家園被他們焚燬。若招安他們,如何對得起死去的百姓?”

楊鶴的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杜總兵,我並非不顧百姓死活。但戰爭只會帶來更多的傷亡和破壞。招安他們,給他們一個機會,也是給百姓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

杜文煥激動地說道:“楊大人,您這是姑息養奸!招安之後,他們若再次叛亂,後果不堪設想。我杜文煥寧死也不願與這些賊寇同流合汙。”

楊鶴看著杜文煥,目光堅定:“杜總兵,我理解你的立場。但我身為陝西巡撫,要從大局考慮。招安之事,我已下定決心,不過我也會謹慎行事,不會讓你擔心的事情發生。”

杜文煥見楊鶴心意已決,無奈地搖了搖頭:“楊大人,但願您的招安之策能夠成功,否則,這延綏、河曲之地將永無寧日。”說完,他行禮告辭。

杜文煥走後,書房內陷入了一片沉默。楊嗣昌看著父親,輕聲說道:“父親,杜總兵的話也不無道理,這招安之策,確實充滿了變數。”

楊鶴重新坐回桌前,拿起筆,繼續撰寫免死文書:“嗣昌,為父知道這是一場賭博。但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為了百姓能夠早日過上太平日子,我必須一試。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不能放棄。”

儘管楊鶴懷揣著美好的初心去行事,但令人遺憾的是,他卻嚴重地低估了潛藏於人性深處那無盡的惡意與醜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