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現代魂
第十章:聯盟破裂與獨撐危局
官渡之戰的勝利並未給聯軍帶來長久的團結與安寧。孫權因忌憚劉備與林小羽勢力在北方的擴張,率先表露出撤兵之意。他擔心自己的江東子弟在外損兵折將,卻為他人做了嫁衣,於是不顧聯盟大義,暗中下令江東軍隊逐步回撤。
林小羽察覺到江東軍隊的異動,心急如焚。他深知一旦孫權撤兵,聯軍的力量將被嚴重削弱,曹操定會趁機反撲。林小羽趕忙與劉備商議,試圖說服孫權回心轉意。他們一同前往孫權營帳,林小羽誠懇地說道:“孫將軍,如今雖勝官渡,但曹操根基未損,若此時聯盟破裂,曹操定會各個擊破。我等興兵乃是為了天下太平,還望孫將軍以大局為重。”孫權卻面沉似水,回應道:“林將軍、劉皇叔,江東已為此次北伐付出諸多,且我江東之地亦需防範外敵。如今曹操新敗,短期內難以恢復元氣,我等可暫且休兵,日後再做計較。”劉備在旁也苦勸,但孫權心意已決,難以更改。
隨著孫權軍隊的撤離,聯軍士氣大受影響。原本協同作戰的部隊之間出現了裂痕與混亂,指揮排程不再順暢。曹操得到訊息後,果然抓住時機,重整旗鼓,對劉備與林小羽的聯軍發起了猛烈反攻。
曹操的大軍如潮水般湧來,劉備與林小羽的聯軍倉促應戰。在戰場上,由於缺乏了江東軍隊的配合,聯軍的防線逐漸被突破。林小羽率領荊州軍拼死抵抗,他身先士卒,在敵陣中來回衝殺。他的長槍揮舞得密不透風,每一次刺出都帶著無盡的力量與決絕,敵軍在他面前紛紛倒下。然而,曹操的軍隊人數眾多,且戰術配合默契,聯軍漸漸陷入困境。
在戰鬥的關鍵時刻,劉備的軍隊因指揮失誤,被曹操的一支奇兵截斷了後路。劉備陷入了苦戰,自顧不暇。林小羽見此情形,當機立斷,率領一支精銳部隊前去救援劉備。他們在敵軍的重重包圍中奮勇突圍,林小羽憑藉著高超的武藝和冷靜的頭腦,衝破一道道防線,終於與劉備會合。
但此時,聯軍的傷亡慘重,兵力銳減。林小羽意識到,繼續在官渡與曹操硬拼並非明智之舉。他與劉備商議後,決定暫時放棄一些地盤,向南撤退,以儲存實力。在撤退過程中,他們又遭遇了曹操軍隊的多次追擊,林小羽親自斷後,指揮部隊且戰且退。他利用地形優勢,設下多處伏兵,成功阻擊了曹操的追兵,使得聯軍主力得以安全撤離。
回到荊州後,林小羽發現這裡也已不再是昔日的安寧之地。孫權在撤兵途中,竟暗中派人聯絡荊州的一些舊勢力,企圖在荊州製造混亂,以便他日後奪取荊州。這些舊勢力在孫權的煽動下,在荊州各地發動叛亂,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
林小羽面臨著巨大的內部壓力,他一方面要平息叛亂,另一方面要安撫受驚的百姓。他迅速組織軍隊,對叛亂勢力進行圍剿。林小羽運用現代的情報收集與分析方法,準確地掌握了叛亂勢力的行蹤與據點,然後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迅速平定了叛亂。
在處理完內部叛亂後,林小羽開始反思自己的戰略與聯盟關係。他意識到,過於依賴聯盟是他此前戰略的一大失誤。他決定獨立自主地發展荊州的實力,不再將希望完全寄託在他人身上。
林小羽加大了對荊州軍事力量的投入。他擴充軍隊規模,提高士兵的待遇,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同時,他加強軍事訓練,將現代的軍事理念與三國時期的實戰技巧進一步融合,訓練出了一支更加精銳、更具戰鬥力的部隊。他還注重軍事科技的研發,組織工匠們製造出了更先進的攻城器械和防禦裝備,如威力巨大的投石車、堅固輕便的鎧甲等。
在經濟方面,林小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鼓勵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農業產量。他還積極發展商業貿易,與周邊地區建立了廣泛的商業聯絡,促進了荊州經濟的繁榮。此外,他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為荊州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曹操並未放棄對荊州的覬覦。他在北方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後,再次集結大軍,南下攻打荊州。林小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他知道,這一次,他只能依靠自己和荊州的軍民,獨自撐起這片危局。
林小羽在荊州邊境佈置了嚴密的防線。他利用地形優勢,設定了多重關卡和防禦工事,如在要道上修築堅固的城池、挖掘深溝陷阱等。同時,他派出偵察兵,密切關注曹操軍隊的動向,以便及時做出應對。
當曹操的大軍來到荊州邊境時,林小羽親自率軍迎戰。在戰場上,他指揮若定,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