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中原局勢新變
荊州在林小羽的帶領下於戰略擴張中初獲佳績,成功拿下宛城與汝南,這一系列的軍事行動猶如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中原大地激起層層漣漪,使得整個中原局勢發生了深刻的新變化。
曹操在得知宛城與汝南失守後,大為震怒。他一面斥責負責南部防守的將領疏於職守,一面緊急調遣大軍,意圖奪回失地。曹操親率主力部隊,星夜兼程趕赴宛城。其軍隊陣容龐大,兵強馬壯,其中不乏許褚、張遼等名將,更有精銳的虎豹騎作為先鋒部隊,來勢洶洶,大有一舉踏平荊州軍之勢。
與此同時,東吳孫權在觀望荊州與曹操的戰事發展後,也有了新的盤算。他認為荊州在擴張過程中必然會消耗大量的兵力與資源,此時若能從荊州身上分得一杯羹,對於東吳的未來發展將大有裨益。於是,孫權在與周瑜等將領商議後,決定派出一支軍隊,打著支援曹操的旗號,實則暗中覬覦荊州的江夏等地區。
而在荊州內部,林小羽在取得勝利後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他深知曹操不會善罷甘休,東吳也可能心懷不軌。面對如此複雜的局勢,林小羽再次召集眾謀士與將領商討應對之策。
諸葛亮面色凝重地說道:“主公,曹操此番來勢洶洶,其兵力遠勝我軍在宛城與汝南的守軍之和。若與其正面硬拼,我軍恐難取勝。依亮之見,可暫避其鋒芒,將宛城與汝南的部分物資與百姓轉移至後方安全地帶,堅壁清野,使曹操大軍難以在當地獲取補給。同時,派遣小股部隊在曹軍後方進行騷擾作戰,截斷其糧道,使其首尾不能相顧。”
龐統也進言:“軍師所言甚是。此外,對於東吳方面,我們不能不防。可令關羽率水軍加強江夏等地的防禦,同時派使者前往東吳,曉以利害,警告他們不要輕舉妄動。若東吳執意來犯,我們也可聯合曹操,先擊退東吳,畢竟曹操此刻也不希望東吳在此時趁火打劫,打亂中原局勢。”
林小羽沉思片刻後點頭道:“兩位先生之言甚是有理。然曹操大軍將至,時間緊迫,我們需即刻行動。”
於是,林小羽迅速下令按照諸葛亮與龐統的策略進行部署。關羽領命後,率領水軍日夜兼程趕往江夏,在長江沿線佈置防線,嚴陣以待東吳的來犯。而趙雲則率領一支輕騎部隊,繞道曹軍後方,專門襲擊其糧草運輸隊。
曹操的大軍很快抵達宛城城下,卻發現宛城已幾乎成為一座空城,城內的物資與百姓大多已被轉移。曹操雖惱怒不已,但也無可奈何,只得下令軍隊在宛城駐紮,同時派出部隊四處搜尋糧草與補給。
此時,趙雲的輕騎部隊開始發揮作用。他們不時地在曹軍後方發動突然襲擊,燒燬曹軍的糧草輜重,攪得曹軍後方不得安寧。曹軍為了保護糧道,不得不分出大量兵力進行圍剿,但趙雲憑藉著其出色的指揮與騎兵的機動性,總能在曹軍的圍追堵截中全身而退。
而在江夏方面,東吳的軍隊在周瑜的率領下,緩緩逼近。關羽站在船頭,望著遠處的東吳艦隊,心中毫無懼意。他深知江夏的重要性,此地乃荊州的東大門,一旦失守,荊州將面臨巨大威脅。
“東吳鼠輩,若敢來犯,關某定叫你們有來無回!”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地對將士們說道。
當東吳艦隊進入關羽水軍的射程範圍後,關羽果斷下令攻擊。荊州軍的戰船紛紛發射弩箭與投石,一時間,江面上箭如雨下,石塊橫飛。東吳軍也不甘示弱,奮力還擊。雙方在長江之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水戰。
關羽身先士卒,親自率領一艘戰船衝入東吳艦隊之中。他揮舞著青龍偃月刀,如砍瓜切菜般將東吳士兵斬殺。在關羽的英勇帶領下,荊州軍士氣大振,越戰越勇。而東吳軍在遭受關羽的猛烈攻擊後,漸漸陷入混亂。
周瑜見勢不妙,急忙下令撤軍。他原本以為荊州軍在與曹操激戰正酣時,江夏地區必然防守空虛,可沒想到關羽的水軍如此強大,且防守如此嚴密。
在宛城戰場上,曹操在經歷了趙雲多次的糧道騷擾後,軍隊士氣開始低落,補給也出現了嚴重問題。此時,林小羽認為時機已到,決定率領主力部隊從汝南出發,與宛城的守軍前後夾擊曹操。
曹操在得知林小羽的行動後,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繼續堅守宛城,必然會被荊州軍夾擊,陷入絕境;若此時撤軍,又心有不甘,且擔心被荊州軍追擊,損失慘重。
在經過一番痛苦的抉擇後,曹操最終決定下令撤軍。他率領大軍緩緩退出宛城,在撤軍過程中,曹操命令軍隊保持緊密的隊形,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