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聯盟之路
林小羽與諸葛亮一番商議後,心中大致有了應對曹操的方略。然而,他也清楚,要想在這亂世中站穩腳跟,僅憑荊州一地之力遠遠不夠,聯合江東孫權已是勢在必行。
於是,林小羽決定派遣諸葛亮出使江東,一來是為了探聽孫權方面的虛實和態度,二來是希望能說服孫權與自己結成聯盟,共同對抗曹操。諸葛亮領命而去,帶著林小羽的囑託和期望,乘船順江而下,直奔江東。
與此同時,林小羽在荊州也沒有閒著。他一方面督促士兵們繼續加強城防建設,在城牆之上增設了許多弩炮和投石機,這些新式武器都是他根據現代的軍事技術改良而成,威力巨大,足以對敵軍造成致命的打擊。另一方面,他開始整頓荊州的內政,清查戶口,丈量土地,推行新的賦稅制度,力求做到公平合理,讓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從而穩定民心,為即將到來的戰爭提供堅實的後方保障。
在江東,孫權聽聞諸葛亮前來出使,便召集了周瑜、魯肅等一眾謀士和將領,在議事廳中商議對策。孫權坐在主位之上,面色凝重,他深知曹操的野心和實力,此次諸葛亮的到來,無疑是給這複雜的局勢增添了更多的變數。
“諸位,林小羽派諸葛亮前來,想必是為了曹操南征之事。我江東該如何應對,大家不妨各抒己見。”孫權掃視著眾人,開口說道。
周瑜站起身來,英姿颯爽,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自信與果敢:“主公,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此次南征,其心可誅。依我之見,我江東水軍精銳,何懼曹操?不若趁此機會,與曹操決一死戰,成就霸業。至於林小羽,雖在荊州有些勢力,但畢竟根基尚淺,難保不會在關鍵時刻倒戈相向,與他聯盟,需謹慎行事。”
魯肅卻微微搖頭,持不同意見:“公瑾此言差矣。曹操勢力強大,若我江東獨自與之對抗,勝負實難預料。林小羽在荊州推行的新政卓有成效,其麾下也有不少能征善戰之士,若能與之聯盟,便可形成掎角之勢,共同抵禦曹操,此乃明智之舉。”
眾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孫權則陷入了沉思,權衡著利弊得失。他明白,這一戰關乎江東的生死存亡,任何一個決策都可能改變整個局勢的走向。
諸葛亮抵達江東後,被安排在館驛之中休息。他深知此次出使的任務艱鉅,絲毫不敢懈怠。在館驛中,他四處打聽江東的情況,瞭解孫權及其臣子們的性格和想法,以便在談判中能夠有的放矢,說服孫權聯盟。
幾日後,孫權終於決定召見諸葛亮。諸葛亮整理好衣冠,從容不迫地前往議事廳。一路上,他看到江東計程車兵們軍容整齊,士氣高昂,心中暗暗讚歎。
來到議事廳,諸葛亮見孫權端坐於上,兩旁站滿了文臣武將,氣氛莊重而嚴肅。他微微拱手,行了一禮:“在下諸葛亮,見過孫將軍。久聞將軍英名,今日一見,果然氣度不凡。”
孫權打量著諸葛亮,見他氣宇軒昂,舉止不凡,心中也不禁對他高看了幾分:“諸葛先生遠來辛苦,不知此次前來,有何要事相商?”
諸葛亮微微一笑,輕搖羽扇:“孫將軍,如今曹操大軍南下,其勢洶洶,意圖吞併荊州,進而掃平江東,一統天下。此乃天下英雄共敵之時,我主林小羽深知唇亡齒寒之理,特命在下前來,希望能與將軍結成聯盟,共同抗擊曹操,保我江東與荊州之安寧。”
周瑜冷哼一聲,上前說道:“諸葛先生,曹操雖強,但我江東水軍善戰,自有破敵之策。為何要與你們荊州聯盟?況且,誰能保證你們不是想借助我江東之力來儲存自己,事後卻過河拆橋呢?”
諸葛亮神色不變,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周公瑾,曹操之強,人所共知。其兵力數倍於我等,若各自為戰,必被其各個擊破。我主林小羽一心只為天下蒼生著想,自佔據荊州以來,廣施仁政,深得百姓愛戴。此次聯盟,乃是真心實意,絕無半點私心。且荊州之地,地勢險要,若能與江東水軍相互配合,必能讓曹操有來無回。”
魯肅也在一旁點頭稱是:“主公,諸葛先生所言有理。如今之際,唯有聯合,方能有一線生機。”
孫權沉思片刻,看著諸葛亮問道:“若聯盟,先生有何良策?”
諸葛亮見孫權心動,心中暗喜,便將早已準備好的計劃和盤托出:“孫將軍,曹操之軍不習水戰,我軍可將其引至長江之上,利用水軍優勢與其周旋。同時,派一支奇兵在陸上截斷其退路,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如此一來,曹操必敗無疑。”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計劃,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