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現代魂 第157章:戰後風雲
赤壁之戰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孫劉聯軍營地內已呈現出一片熱鬧而又忙碌的景象。士兵們往來穿梭,救治傷員、清點戰利品,歡呼聲與傷者的呻吟聲交織在一起。林小羽站在營帳外,望著這戰後的場景,心中五味雜陳。
這場勝利,來得太過艱難,無數將士的鮮血染紅了赤壁的江水。他深知,這只是亂世中的一個轉折點,未來的道路依舊荊棘密佈。
“林先生,都督有請。”一名傳令兵匆匆趕來,打斷了林小羽的思緒。
林小羽整理了一下衣衫,隨傳令兵前往周瑜的大帳。大帳內,周瑜正與魯肅等人商議著戰後事宜,見林小羽進來,眾人紛紛起身相迎。
“林先生,此次赤壁大捷,先生居功至偉。”周瑜滿臉笑意,眼中滿是讚賞。
林小羽謙遜地拱手道:“都督過獎了,這是聯軍上下齊心協力的結果,小羽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
“先生不必過謙。”魯肅也開口說道,“若不是先生的奇謀妙計,又怎會有今日之勝?如今曹操大敗,北方元氣大傷,我等正可趁此良機,圖謀大業。”
眾人圍繞著戰後的戰略方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周瑜主張乘勝追擊,直搗曹操的老巢許昌,一舉消滅曹魏勢力;而魯肅則認為,應先鞏固荊州等地的勢力範圍,發展自身實力,再做長遠打算。
林小羽靜靜地聽著眾人的發言,心中也在權衡利弊。他深知歷史的走向,但又不想完全被歷史束縛。此時,貿然追擊曹操,雖然看似能擴大戰果,但孫劉聯軍自身也在赤壁之戰中損耗不小,且後方並不穩固,一旦陷入持久戰,很可能會陷入困境。
“諸位,”林小羽緩緩開口,“我以為子敬之言有理。如今我軍雖勝,但元氣未復,而曹操雖敗,根基仍在。若此時貿然追擊,深入北方腹地,我軍補給困難,且曹軍必定拼死抵抗,勝負難料。不如先鞏固荊州,以此為根基,發展經濟,訓練士兵,待時機成熟,再圖進取。”
周瑜聽後,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先生所言雖有道理,但曹操此敗,正是我軍難得的良機。若不乘勝追擊,待他緩過神來,捲土重來,我等又將面臨一場苦戰。”
林小羽明白周瑜的顧慮,他耐心解釋道:“都督,曹操雖敗,但他麾下人才濟濟,北方地勢遼闊,易守難攻。我軍長途奔襲,補給線拉長,一旦遭遇曹軍頑強抵抗,後方再出現變故,後果不堪設想。而荊州乃兵家必爭之地,地理位置優越,進可攻,退可守。我們先穩固荊州,不僅可以休養生息,還能以此為跳板,窺視天下。”
眾人聽了林小羽的分析,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周瑜雖然心中仍有些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認林小羽所言有理。最終,聯軍決定先鞏固荊州,暫時放棄追擊曹操的計劃。
接下來的日子裡,林小羽全身心地投入到荊州的建設中。他憑藉著現代的知識和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農業方面,他推廣先進的耕種技術,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產量;在商業方面,他整頓市場秩序,開設集市,促進貿易往來,增加財政收入;在軍事方面,他協助關羽、張飛等人訓練士兵,改良武器裝備,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然而,林小羽的改革並非一帆風順。一些當地的世家大族,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對他的改革措施陽奉陰違,甚至暗中使絆子。他們掌控著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不願意放棄既得利益,對林小羽推行的政策百般阻撓。
一天,林小羽正在營帳中審閱各地送來的政務文書,關羽大步走了進來。
“林先生,”關羽面色凝重,“最近有些地方的世家大族,抗拒不交賦稅,還煽動百姓鬧事,這該如何是好?”
林小羽放下手中的文書,沉思片刻後說道:“雲長,這些世家大族勢力根深蒂固,想要徹底剷除他們並非易事。但我們不能任由他們胡作非為,否則改革難以推行,荊州的穩定也將受到威脅。”
“那依先生之見,該如何應對?”關羽急切地問道。
林小羽眼中閃過一絲堅定:“首先,我們要向百姓宣傳改革的好處,讓他們明白我們是為了他們的利益著想,爭取百姓的支援。其次,對於那些冥頑不靈的世家大族,我們不能手軟,要依法嚴懲,殺一儆百。”
關羽聽後,點頭表示贊同:“先生所言極是,我這就去安排。”
在關羽等人的配合下,林小羽開始對那些抵制改革的世家大族展開行動。他派出官員深入各地,向百姓宣傳改革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