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變革(1 / 2)

葉塵全力推動公司組織變革,然而,過程中的陣痛遠超他的想象。新的矩陣式管理結構雖理論上能提升協同效率,但實際執行中,各部門間的職責界限仍模糊不清,導致工作銜接不暢。

負責綠色能源與智慧建築融合專案的專案經理李強,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李強在公司多年,一直習慣了以往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對新的管理結構十分牴觸。在專案推進中,他總是以“以前不是這麼做的”為由,拒絕與其他部門配合。比如,研發部門為智慧建築設計了一套新型的能源供應方案,需要施工部門在建築結構設計上做出一些調整。李強卻覺得這會增加施工難度和成本,不僅不與研發部門溝通解決方案,還在公司內部散佈消極言論,說這個專案根本不切實際,導致專案組人心惶惶,進度嚴重滯後。

同時,新的績效考核體系也引發了員工的不滿。部分員工覺得考核指標過於複雜,與實際工作關聯度不大,導致大家為了滿足考核要求,花費大量精力在資料整理上,反而影響了本職工作。一些老員工甚至私下抱怨:“以前工作簡單直接,現在被這些新規定搞得暈頭轉向,不知道怎麼幹活了。”

面對這些問題,葉塵深知不能操之過急。他一方面安排管理團隊深入各部門,收集員工反饋,對績效考核體系進行針對性調整,簡化考核指標,使其更貼合實際工作。另一方面,組織多場跨部門溝通培訓活動,邀請專業講師講解團隊協作與溝通技巧,強調各部門在專案中的重要性及相互依存關係。

在一次跨部門溝通培訓會上,葉塵親自到場發言:“我們現在就像一支正在磨合的交響樂隊,每個部門都是獨特的樂器,只有大家緊密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樂章。綠色能源與智慧建築融合專案,是我們向新領域進軍的關鍵一步,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滿盤皆輸。”

經過一系列努力,公司內部的協作氛圍逐漸改善,各部門開始主動溝通協調。然而,李強依舊我行我素,對葉塵的努力視而不見。

就在這時,綠色能源與智慧建築融合專案迎來轉機,之前停滯的工作逐步恢復。葉塵趁熱打鐵,加大與建築行業企業的合作力度。

他帶領團隊與多家大型建築集團進行深入洽談,憑藉新型能源儲存材料和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的優勢,成功與其中兩家達成合作意向。根據合作計劃,葉塵的公司將為這兩家建築集團的多個高階樓盤提供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包括太陽能發電系統、地源熱泵以及智慧化能源管理系統等。

然而,就在專案即將落地實施時,行業內突然傳出一些負面訊息。競爭對手暗中指使部分媒體,釋出文章質疑葉塵公司綠色能源技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聲稱在一些應用案例中存在潛在風險。這些負面報道迅速在網路上傳播,引發了合作建築集團的擔憂。

其中一家建築集團的負責人緊急聯絡葉塵:“葉總,現在這些報道對我們影響很大,客戶看到後都開始詢問相關情況。我們必須得慎重考慮合作事宜了。”

葉塵明白,這是競爭對手的惡意打壓,但他必須迅速應對,否則不僅合作專案泡湯,公司聲譽也將嚴重受損。他立即組織公關團隊,收集公司技術安全性和穩定性的相關證據,包括第三方權威檢測報告、實際應用案例的長期監測資料等。

同時,安排技術專家撰寫專業文章,在各大行業媒體平臺上釋出,詳細解釋公司綠色能源技術的原理和優勢,正面回應質疑。葉塵還親自邀請合作建築集團的技術團隊和管理層到公司實地考察,參觀研發實驗室和生產基地,讓他們親眼見證公司的技術實力和嚴格的質量把控流程。

在實地考察中,葉塵向建築集團的人員介紹道:“我們從材料選擇到產品出廠,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嚴格檢測,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那些負面報道完全是無稽之談,是競爭對手的惡意抹黑。”

經過葉塵的努力,合作建築集團的疑慮逐漸消除。他們看到了葉塵公司的實力和誠意,決定繼續推進合作專案。隨著專案的啟動,葉塵公司在綠色能源與智慧建築融合領域的知名度迅速提升,吸引了更多行業關注。

而在新型能源儲存材料方面,經過前期的市場推廣和技術展示,也開始獲得一些大型能源企業的關注。一家全球知名的能源公司主動聯絡葉塵,表達了對新型能源儲存材料的濃厚興趣,並希望在儲能系統的研發上展開合作。

葉塵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公司拓展市場的絕佳機會。他親自帶領團隊與這家能源公司進行談判,商討合作細節。在談判過程中,葉塵詳細介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