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塵成功化解了李氏集團內部危機,緩解了資金、供應鏈和輿論壓力,但他清楚,更大的風暴還在醞釀。張氏財團如同暗處的惡狼,正伺機發動致命一擊。葉塵決定先發制人,主動收集張氏財團違法違規操作的證據,為可能到來的決戰做好準備。
葉塵安排李浩利用人脈關係,深入調查張氏財團的商業往來。李浩四處奔波,與各行各業的線人接觸,逐漸揭開了張氏財團一些見不得光的交易。原來,張氏財團在多個專案中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透過賄賂官員獲取專案審批,還在一些商業合作中故意設局坑騙合作伙伴。
與此同時,葉塵在高階科技園區的建設上絲毫不敢懈怠。他深知,只有專案順利推進,才能在這場商業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他與團隊日夜堅守在施工現場,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高標準。園區的主體建築已初具規模,智慧化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然而,就在葉塵專注於專案建設和收集證據時,張氏財團又有了新動作。他們買通了葉塵公司的一名中層員工,竊取了一些關於高階科技園區專案的核心技術資料,並將其洩露給競爭對手。這些技術資料一旦被競爭對手利用,將會對園區的獨特性和競爭力造成巨大沖擊。
當葉塵得知這個訊息時,怒不可遏。但他很快冷靜下來,立刻啟動應急方案。他一方面安排法務團隊對洩密員工提起訴訟,追究其法律責任;另一方面,組織技術團隊對核心技術進行重新評估和升級,確保即使部分技術洩露,園區依然具有領先優勢。
在技術團隊緊張工作的同時,葉塵也沒有放棄對張氏財團的反擊。他與林啟銘商議後,決定在商業輿論上再次發力。林啟銘利用自己在金融界的影響力,聯合一些有正義感的媒體人和行業領袖,準備對張氏財團的惡行進行全面曝光。
為了增加曝光的力度和可信度,葉塵親自整理了李浩收集到的證據,將張氏財團的違法違規行為一一羅列,形成了一份詳細的報告。這份報告不僅包括商業賄賂、不正當競爭等行為,還涉及到一些稅務問題和環境汙染事件。
在準備曝光的前夕,葉塵收到了張氏財團的警告。一封匿名信送到了他的辦公室,信中寫道:“葉塵,你最好就此收手,否則你和你的高階科技園區都將萬劫不復。我們有的是手段讓你身敗名裂。”
葉塵看著這封信,嘴角浮現出一絲冷笑。他知道,這是張氏財團心虛的表現。“想威脅我,你們還嫩了點。”葉塵自言自語道。
葉塵沒有被威脅嚇倒,反而加快了曝光的程序。在一個精心挑選的時機,林啟銘聯合媒體召開了一場盛大的新聞釋出會。會上,葉塵親自上臺,向媒體和公眾展示了張氏財團的種種惡行。
“各位,今天我站在這裡,是要揭露張氏財團的真面目。他們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嚴重破壞了商業秩序。這些證據,就是他們違法違規的鐵證。”葉塵慷慨激昂地說道。
媒體們紛紛聚焦在葉塵展示的證據上,閃光燈不停閃爍。這個訊息如同重磅炸彈,瞬間在商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公眾對張氏財團的行為表示憤怒和譴責,政府相關部門也迅速介入調查。
張氏財團在得知訊息後,頓時亂了陣腳。他們試圖透過公關手段平息輿論,但葉塵準備充分,證據確鑿,他們的公關策略根本無濟於事。張氏財團的股價在訊息曝光後大幅下跌,合作伙伴紛紛與其解約,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然而,葉塵並沒有因此而放鬆警惕。他知道,張氏財團在絕境中可能會做出更瘋狂的舉動。他一邊密切關注張氏財團的動向,一邊繼續推進高階科技園區的建設。
在這個風暴前夕,葉塵與張氏財團的博弈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葉塵憑藉著果敢和智慧,暫時佔據了上風。但這場商業戰爭遠未結束,張氏財團是否會狗急跳牆,採取更加極端的手段?葉塵又將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新危機?高階科技園區能否在這場風暴中順利崛起?一切都充滿了懸念,等待著葉塵去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