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怎麼才能聯絡到香江的熟人啊?”文建凡問道。
“怎麼?你還能讓你熟人給你外幣啊?”蒯主任不敢置信的回過頭來看著文建凡。
“在香江認了個伯伯,現在我到了四九城,得和他說一聲的。”文建凡輕描淡寫的說道,這年月對海外關係抓的不是那麼緊了,不至於就這樣出什麼問題,畢竟他家根正苗紅的,實在不行就找幹爺爺想辦法算了,這錢不賺白不賺。
文建凡可以聯絡上香江的途徑無非就是寫信或者拍電報給香江潤華公司的小馬哥,再委屈小馬哥跑一趟出版社找羅主編,只是這樣做時間比較長,而且賺的錢也會留在香江,最後還要讓羅主編派人帶錢到大陸來。
找不到好辦法,那就只能這樣操作了,這是文建凡第一次對科技的落後感到煩惱。
,!
在香江,1美元兌5 65港元左右,而在國內,一美元兌換兩元人民幣都不到。當然,這是國家的兌換機制,要是在私人手裡兌換,兩萬港幣兌換成人民幣萬八千元還是可以的。
蒯主任抽不抽成文建凡不知道,但是和他發小換了錢之後,文建凡手裡的人民幣已經到了一萬五,這黑市和牌照價格差了百分之六十,文建凡的兩萬換了八千八百塊人民幣,還算是公道。
文建凡又塞給蒯主任一千元港幣當作感謝費,今後還有好些事情要麻煩他這個主任的,想要搞好關係就不要怕花錢。
對於文建凡的慷慨大方,蒯主任只覺得受寵若驚。這年月,體育事業就是清水衙門,能得筆意外之財,怎麼不令他興奮,再想想他香江的什麼熟人,要是能長久的給這小子寄錢過來,自己的油水還不是大大的麼。
“建凡啊,要不你列個單子,把你想買的生活用品都寫下來,你蒯叔我幫你一次都買齊咯,要是一些票據不湊手的話,叔也給你想辦法弄來,你這趟啊,就直接去友誼商店就成了,下午咱們就去學校辦理入學,怎麼樣?”蒯叔也是聰明人,自然懂得怎麼做才會讓金主爸爸開心。
“行,蒯叔,就按您說的辦,我在這四九城人生地不熟的,就想著能有人幫幫我,您可真是個好人吶!您簡直就是我沒有血緣關係的親叔叔,那今後我就管您叫叔了啊,叔!”文建凡也是打蛇隨棍上。
“噯,咱們就直接去友誼商店了啊!”
兩人都很高興,友誼商店在沒有改開的年代裡,那就是身份地位和時髦的代名詞,拿著外幣,那就是上等人,高檔和稀缺的商品在友誼商店裡都能買到。
建國門外大街,就是搬遷了的友誼商店,它就像是城市中的一個飛地,展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商品世界。裡頭人民幣可不流通,流通的叫外匯券,是一個有著自己專門貨幣的小世界!
“北京友誼商店”6個字,已經顯示了那個物資貧瘠時代的某種特權。
友誼商店有一句口號:“市面上有的商品,我們這裡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們必須有;外國時興的,我們也得有!”
:()重新煥發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