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紅看著這份指標,眉頭緊鎖。她深知,商業局這是在故意刁難。
在年這個物資供應本就不算充裕的時期,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採購到符合這般苛刻要求的特殊物資,難度可想而知。
“楊經理,您看這……”王保紅把指標遞給楊經理,神色憂慮。
楊經理接過檔案,匆匆掃了一眼,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這商業局,明顯是來者不善啊。”
“這批物資不好找,價格方面的限制又這麼死,按照他們的要求來,咱們怕是要賠本,還不一定能完成任務。”
王保紅沉思片刻後說道:“但咱們也不能就這麼坐以待斃。”
“我覺得咱們得先梳理一下現有的供貨渠道,看看有沒有可能找到符合要求的物資。”
“另外,得安排採購員去周邊的縣市打聽打聽,說不定能有意外收穫。”
楊經理點了點頭:“也只能這樣了。我這就去聯絡幾個老供應商,看看他們那邊有沒有辦法。”
“你再安排一下采購員,讓他們儘快出發。”
接下來的幾天,王保紅和同事們忙得焦頭爛額。
採購員們奔波在各個縣市之間,四處尋找貨源。
王保紅則在供銷社裡,一邊與供應商溝通協調,一邊密切關注著採購進度。
然而,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
大多數供應商都表示無法提供符合質量標準的物資,即便有少數幾家能提供,價格也遠遠超出了商業局規定的範圍。
就在大家感到絕望的時候,一位採購員傳來了好訊息。
在鄰縣的一個小倉庫裡,他們發現了一批積壓的物資,雖然在外觀上有些瑕疵,但經過仔細檢測,質量完全符合商業局的要求。
而且,倉庫的負責人急於處理這批積壓物資,價格方面也比較容易商量。
王保紅得知這個訊息後,立刻帶著採購員們趕到了鄰縣。
經過一番艱苦的談判,他們終於以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買下了這批物資。
回到供銷社後,王保紅和同事們馬不停蹄地對物資進行整理和包裝,確保按時交付給商業局。
當這批特殊物資按時出現在商業局的驗收現場時,商業局的工作人員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他們原本以為供銷社根本無法完成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沒想到王保紅他們竟然做到了。
這次事件之後,商業局雖然沒有公開表示對供銷社的認可,但也沒有再故意為難。
王保紅和楊經理知道,這只是一個暫時的平靜,未來的挑戰還會接踵而至。
但他們毫不畏懼,因為他們堅信,只要供銷社全體員工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王保紅和供銷社的同事們雖然成功完成了這次採購任務,但他們知道,這只是暫時緩解了與商業局的緊張關係,未來還需要更加謹慎地應對各種挑戰。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王保紅更加努力地工作。
當然了,這也是在這一次的突發事件後她才意識到的。
如果供銷社要想長遠發展,必須在物資供應和服務上不斷最佳化。
當時物資匱乏,很多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都需要憑票供應,王保紅便積極與周邊地區的供銷社溝通協調,拓寬物資採購渠道,爭取更多的物資配額,保障本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她還經常組織同志們深入鄉村,瞭解各大隊成員的生活情況,以及一些基礎的的生產生活狀況,傾聽他們的需求。
有一次,得知村裡的農戶急需一批優質的農具用於春耕,但供銷社庫存不足,王保紅立刻安排採購員四處聯絡供應商。
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在春耕前將農具送到了農戶手中,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保紅在供銷社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她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認可。
這也是她自工作以來拿到的第二個個人先鋒榮譽。
在一次全縣供銷系統的表彰大會上,王保紅被評為“優秀工作者”,她的事蹟也在全縣範圍內得到了宣傳推廣。
這不僅為她個人帶來了榮譽,也為供銷社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很多周邊地區的供銷社都派人前來學習取經,王保紅總是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管理方法。
然而,王保紅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
她清楚地知道,供銷社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