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2(1 / 2)

老人們聽了王保紅這番話,彼此交換了一下眼色,神色間滿是猶豫與斟酌。

許久,一位大爺吧嗒了一口旱菸袋,悶聲開口道:“閨女啊,不是我們信不過你,實在是這年月,不小心點,全家都得遭殃。”

“你說的法子,倒也算是個折中的周全之計,可咱心裡還是打鼓。”

王保紅微微向前傾身,目光誠懇地看著老人,輕聲說道:“大爺,我明白,大家都難。”

“可您想想,咱們這手藝要是就這麼斷了根,多可惜啊。”

“咱供銷社搞這個手工藝品專案,一來是想給鄉親們添點收入,二來也是想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留住。”

“您幾位都是手藝人裡的行家,要是能拉我們一把,功德無量啊。”

旁邊一位大娘輕輕嘆了口氣,搭話道:“王幹事啊,你這張嘴皮子真是利索,道理都讓你說盡了。”

“罷了罷了,看在你平日裡為咱們村裡忙前忙後的份上,我們就依你這一回。”

“但咱醜話說在前頭,但凡有點風吹草動,這事兒可得立馬停咯。”

王保紅心頭一喜,忙不迭地點頭:“大娘,您放心,肯定不會給您幾位添麻煩。有您這句話,我們就有底氣多了。”

就這樣,靠著王保紅的執著與真誠,手工藝品專案艱難地維持著一線生機。

接下來的日子裡,王保紅帶著供銷社的幾個骨幹,隔三岔五就往村裡跑。

每次去,都小心翼翼地取來材料,在老人們的監督下,如飢似渴地學習編織、刺繡技巧。

然而,彼時外界形勢愈發嚴峻,運動的浪潮一陣高過一陣。

上頭突然下達指令,要求供銷社全力保障農用物資的供應,手工藝品專案頓時陷入了搖搖欲墜的境地。

一方面,人力被大量抽調到農用物資調配一線;另一方面,外出學習技藝的行動也受到諸多限制,生怕被人扣上“不務正業”的帽子。

王保紅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

正在焦頭爛額之際,村裡的老支書找到了她,悄聲道:“王幹事啊,我知道你們難,本來我對這東西也沒有什麼念想了,但要我眼睜睜的看著你,又把這拉吧起來的手藝丟了,我還是捨不得……”

“我給你出個主意,繡花什麼的咱們暫時先停一停,織布、染布什麼的咱們不停。”

王保紅疑惑地看著老支書,眼中滿是不解:“老支書,為啥繡花要停,織布、染布卻能繼續呢?那玩意兒咱們悄悄幹不就好了……”

老支書左右看了看,確定周圍沒人,才壓低聲音說道:“王幹事,你想啊,繡花這活兒,太扎眼,成品花花綠綠的,要是被人瞧見,說不定就會被說成是搞‘資產階級那一套’,到時候麻煩可就大了。”

“可織布、染布就不一樣,這是咱們生活的必需品,咱就說是為了給鄉親們做衣裳、搞生產,名正言順。”

“而且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都沒有,織布、染布的手藝裡頭,也能融入咱們民族的特色,這不也能把老手藝傳承下去嘛。”

王保紅恍然大悟,連連點頭:“老支書,還是您想得周全,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老支書拍了拍王保紅的肩膀:“保紅啊,這事兒可得小心再小心。”

“咱們把織布、染布的場地就設在村裡的舊倉庫,晚上大家悄悄去幹,動靜別太大。”

“另外,我再安排幾個可靠的後生在周圍放哨,一有風吹草動,立馬通知大家停手。”

王保紅沉思了片刻後說道:“不能偷偷摸摸地幹,要幹咱們就好好幹。”

“雖說咱們人力織布確實比不上紡織廠的大機器,但咱們織出來的布料有自己的特色啊,先不說這布料承載著民族的手藝和文化,這是機器批次生產比不了的。”

“老支書,您剛說把繡花停了,只保留織布、染布,我琢磨著,能不能換個思路。”

“咱不藏著掖著,光明正大地幹,就主打一個‘傳統手藝,自給自足’的招牌。”

老支書皺了皺眉頭,有些擔憂地說:“保紅啊,這能行得通嗎?現在形勢這麼緊,就怕有人揪著不放。”

王保紅目光堅定,微微揚起下巴:“老支書,我也考慮過風險,但咱們有優勢。”

“您看,現在外面物資供應雖說有保障,但都是千篇一律的工廠貨,咱手工織的布、染的色,花樣獨特,還結實耐用,老百姓心裡其實稀罕著呢。”

“咱們就跟鄉親們講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