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報上來看,這次之所以能贏,就是因為穆英。
甚至可以說穆英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戰局。
要不是穆英打退了已經集結的土匪,那糧道就會被切斷。
如果不是穆英的指揮和佈局,李成風別說贏了,可能連望安關都守不住。
如果沒有穆英,那現在說不定整個青州都已經丟了。
這次和北狄人一戰,穆英居功至偉。
可以說沒有穆英,就不會有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勝。
而且隆景帝想的遠不止這些。
從戰報中不難看出,穆英不僅帶兵打仗的能力十分出色,而且還能製造武器。
最主要的是穆英十分年輕。
這就讓隆景帝動起了其他的心思。
大業雖然這一場打贏了,但是不代表大業就高枕無憂了。
西南的大康,東南的大周,那才是大業的心腹大患。
但是現在的大業根本沒有什麼能力特別出眾的將領,處於人才青黃不接的尷尬期。
所以隆景帝急需一個像穆英這樣的人才。
但是人才不是說有就有的,屬於可遇不可求。
現在既然遇到了,隆景帝自然想抓在手裡。
這就很考驗用人的能力了。
隆景帝考慮的是什麼樣的賞賜才能讓穆英對自己死心塌地了。
隆景帝覺得,只要能讓穆英對大業死心塌地,以穆英的年紀,可保大業幾十年。
就在隆景帝暗自思索的時候,馮公公也已經讀完了這份捷報。
朝臣們也慢慢從震驚中緩了過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朝臣們一個個跪倒在地,開始恭賀起來。
不管他們有什麼樣的小心思,但是現在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拍皇帝的馬屁。
隆景帝十分開心,臉都快笑爛了。
“都平身吧,能取得如此大勝,大家同喜。”
大臣們也放鬆下來,隨後對這隆景帝就是一陣恭維。
什麼陛下英明神武啊,什麼能有如此大勝,全是託陛下洪福啊之類的。
對於這些,隆景帝自然不在意。
他做了十幾年的皇帝,聽到的恭維太多了。
不過是人就喜歡被誇獎,雖然他不在意,但也被誇得挺舒服的。
等到大家都誇得差不多了,隆景帝才抬手示意大家安靜。
大臣們自然明白隆景帝有事要說,當即安靜下來。
“禮部尚書,將這份捷報傳遍京城,如此大捷,要讓我大業百姓都知道。”
“陛下英明。”禮部尚書當即領命。
隨後隆景帝看著下面的大臣問道:
“北境軍取得如此大勝,大家覺得應該如何賞賜?尤其是這位穆英,大家應該都明白此次大勝,這位叫穆英的青年居功至偉,大家有什麼想法都議一議吧。”
聽到這話,朝臣們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這些大臣們竊竊私語是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畢竟大家都清楚今天之後朝堂上就會出一位新貴了。
但是這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
畢竟蛋糕就那麼大,多一個人分,其他人分的就少了。
但是所有人都聰明地沒有反對。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穆英的崛起已經是必然。
穆英立下如此大功,總不能不賞賜吧。
所以也就沒人反對,畢竟誰也不想得罪一個一定會崛起的新貴。
不過左相和右相這次卻出奇地沒有說話,兩個都人安靜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畢竟他們已經是位極人臣了,就算有新人加入,對他們也沒有什麼影響。
最後右相站了出來:“陛下,此事應該陛下乾綱獨斷。”
畢竟還不知道皇帝的心思,作為一個老狐狸,肯定要先探探底。
“我大業一直都是軍功封爵,以穆英立下的功勞,我意封其為侯爵,諸位意下如何?”
隆景帝這話一出,滿堂譁然。
軍功封爵不假,但是直接封侯,這起點是不是太高了?
要知道封爵可不是一個簡單的爵位,還有對應的封地和特權。
但是按照穆英立下的功勞,封侯確實是夠了。
就在眾人沉默的時候,兵部尚書卻站了出來。
“陛下,臣反對。”
聽到有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