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穆英還將這些寫成冊送給了張龍和劉義強。
不說穆英不願意給其他人,主要是其他人不識字,傳給他們也沒用。
看著穆英寫的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的結合體,劉義強激動道:
“公子,這麼好兵書,公子應該留著傳家,怎麼能傳給我們呢。”
“是啊,公子,您還是將這書收起來,以後傳給小公子吧。”張龍也在一旁附和。
這一幕倒是讓穆英有些懵,不就是一些兵法計策嗎?
至於這麼激動嗎?
其實這還真不是張龍他們小題大做。
大業雖然也有兵書,但都是家傳的,不是張龍劉義強他們能讀到的。
就算能讀得到,就大業的那些粗淺的兵法,也根本無法和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比較。
就是一個稚子和一個手持利刃的彪形大漢的區別。
這下可算是給張龍他們開啟新世界的大門了。
但正是因為這樣,才讓張龍他們不敢接受,因為他們都知道手裡這薄薄的冊子有多珍貴。
最後還是張龍解釋了一遍,穆英才明白。
不過他並不在意,知識是需要傳播的,只有讓人學到並且應用的知識才有用。
“給你們,你們就拿著,讓你們學兵法,也是為了讓你們以後能夠更好的幫我。”
“畢竟以後咱們要經歷的戰鬥還有很多,你們不能想著每次戰鬥都讓我親自指揮吧。”
穆英將張龍他們遞過來的冊子又塞給兩人,繼續道:
“就算是由我親自指揮,戰場局勢複雜,你們作為護村隊的統領,也要學會隨機應變。”
穆英的話讓兩人十分感動,兩人直接跪倒在地:
“願為公子效死。”
“好了,大家都是自己人,不要這麼多禮數,起來吧。”
兩人站起身後,都是一臉的激動,看向穆英的眼神也是充滿了感激和崇拜。
兩人都明白,穆英教給他們的兵法,都是可以傳家的,以後憑藉這兵法,他們的後人裡面說不定就能出個將軍。
穆英能夠拿出兵法的行為,讓張龍兩人十分感動。
也讓這些人對穆英更加的死心塌地。
而穆英付出的也只是一些知識而已,對於穆英來說,絕對是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