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龍近曦在“霄壤界”的網路世界中不斷深入查詢資料,他逐漸揭開了這個世界科技爆發背後隱藏的神秘面紗。原來,一切的起源都來自一次震撼元星的外星飛船墜落事件。那艘來自遙遠宇宙深處的飛船,帶著未知的科技與奧秘,如同命運的使者,重重地砸落在元星的土地上。飛船殘骸中蘊含的先進技術,宛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層浪,催生了元星前所未有的文化與科技革新。
然而,福禍相依,科技的迅猛發展並未帶來理想中的平等與繁榮。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結構逐漸固化,上層精英憑藉著先發優勢,迅速壟斷了絕對暴力與先進科技。他們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不可逾越的鴻溝,將自己與普通民眾徹底分隔開來。
在這個奇特的世界裡,字型的使用悄然成為了一種隱秘而關鍵的知識符號。普通民眾在日常的交流中,使用簡潔明瞭的簡體字,這種字型就像他們平凡的生活一樣,通俗易懂、隨處可見。然而,當涉及到高深的知識、前沿的科技文獻和機密的檔案資料時,所使用的文字卻變成了古奧難懂的先秦文字。而且,越是高深莫測的知識,所使用的文字就越發複雜繁奧。這些古老文字宛如一道道密令,成為了上層精英壟斷知識與權力的鮮明象徵。
龍近曦懷揣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慾望,試圖透過網路全方位地瞭解這個世界的歷史與科技現狀。初看之下,一切似乎都呈現出一種開放、透明的姿態。網路上的資訊大多以易讀的簡體字呈現,就像一位熱情好客的主人,張開雙臂歡迎著每一位來訪者,讓人在獲取資訊時感到無比親切與順暢,毫無阻礙。
然而,當龍近曦試圖深入挖掘“科技發展史”的深層內涵時,卻像是一頭撞上了一堵無形且堅硬的牆。那些真正推動科技進步的關鍵性研究成果、創新性的理論框架,都被層層嚴密的許可權控制所牢牢封鎖。這些珍貴的知識彷彿被藏在一座戒備森嚴的寶庫中,僅限於特定的精英群體內部共享。龍近曦看著那一道道許可權提示,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力感,他愈發深刻地意識到,在這個看似開放的世界背後,隱藏著的是深深的不公平與嚴重的資訊不對稱現象。
此刻,龍近曦心中五味雜陳,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他突然明白,在這個表面上科技高度發達的社會下,字型的選擇早已不再單純是審美或習慣的問題。它就像一個無聲的標籤,成為了一種身份標識,甚至是人們對抗或服從規則的無聲宣言。那些能夠熟練運用先秦文字的人,無疑是站在社會金字塔頂端的精英,他們掌控著知識的鑰匙,主宰著這個世界的發展方向;而只能使用簡體字的普通民眾,則彷彿被禁錮在一個無形的牢籠中,難以觸及真正的知識殿堂。
在權力陰影的重重迷霧中艱難探索,龍近曦震驚地發現,上層對科技的壟斷程度遠超他最初的想象。許多關鍵資訊都被嚴密地保護起來,如同深埋在地下的寶藏,只有極少數手握特權的人能夠接觸到。這使得普通民眾對科技的真正力量和廣泛應用一無所知,更無法參與到科技發展的偉大程序中來。他們只能在科技進步帶來的餘波中,被動地接受著生活的改變,卻無法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的主動力量。
透過對那些零散的古文記錄進行深入研究,龍近曦如同一位考古學家,小心翼翼地拼湊出了高層利用絕對暴力壓制異見、壟斷技術的真實面貌。他們將科技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統治工具,無情地用來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異見者則被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遭到了無情的鎮壓。這種殘酷的統治方式導致了社會的嚴重分裂,矛盾如同地下的岩漿,在不斷地積聚、翻滾,隨時可能噴發而出。人們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對未來充滿了深深的擔憂。
龍近曦深知,由於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大爆發,社會變革的節奏變得異常迅速。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人們似乎已經無暇去積累歷史的沉澱,更沒有像陳勝、吳廣那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勇氣與決心。回顧自己原本世界的歷史,那些激盪人心的農民起義彷彿一部部壯麗的史詩。黃巾起義時那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如同一聲驚雷,喚醒了無數沉睡的民眾,激勵著他們為了改變命運而奮起反抗;黃巢起義更是對“世家門閥”發起了毀滅性的衝擊,讓那些高高在上的權貴們感受到了民眾的力量。
倘若沒有陳勝、吳廣的質問,貴族世襲制的不合理性可能永遠不會被挑戰,社會的流動性將會更加受限,平民出身的人才想要進入權力中心,簡直比登天還難。沒有黃巾起義的口號,起義可能會因為缺乏足夠的動員力,而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