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入冬
一個多月後,花了幾車糧食,請了幾百當地民夫,配合錦衣衛和流民,在一大片荒地附近,建起了一座營寨。
至此,張山風一行人,才真正在瓊州安定下來。
營寨的大廳,此時正在進行一場面試。
張山風需要一名能寫字,並且精於算術的管事,長期管理土地問題。
只是場面有點尷尬,面對高達五石的工錢,居然只有一個人來面試!
這年頭,會寫字的本來就少,還要精於算術,就更加罕見了。
一幫子讀死書,背八股的文人,非常努力的鑽研大儒遺作,程朱的註釋都翻爛了,也不願想想其他出路。
所以,很悲劇。
秋靈和福伯在瓊州城裡吆喝了三天,只抓來了箇中年秀才。
張山風有氣無力的看著眼前的秀才,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面試:
“姓名!”
“海寬!”
“你叫海寬,有兒子嗎?”
“犬子海翰。”
“額哈,還好不是海瑞!”
“海瑞?好名字,以後小人的孫子取名海瑞!”
“……”
“多謝東家賜名!”
張山風驚呆了。
這也可以?
“好!夠機靈,你被錦衣衛徵用了!”
……
“東家有工錢嗎?”
“有,五石!”
“能先預支工錢嗎?”
“……”
海寬連忙解釋:“東家別誤會,我家裡揭不開鍋了,所以……”
張山風納悶道:“難道海家的窮是遺傳的?”
為了保證大清官不至於還沒出生,就被餓死了。
張山風很大方的,從私人腰包裡面,拿出銀子,發了半年的工錢給海寬。
現在糧食很珍貴,既要留作種子,又要管著數百戶的口糧,一次給出幾十石糧食還行,次數多了,可就不得了了。
而且銀子,在這地方不好用。
海寬倒是沒在意,樂呵呵的拿著錢,開始幹活了。
……
一個月後,營寨
一場會議在同樣的大廳召開,只是這次,顯得正規很多。
張山風,大張,福伯,牟斌等打傷萬海的犯罪團伙主要負責人,基本到齊。
張山風問向海寬:“我們來了有段時間了,有幾百流民,也拿出糧食,請了附近不少農戶幫忙開墾,現在能用的土地統計好了嗎?”
海寬翻開賬冊,做出總結:“開墾出上千畝土地,以及兩千畝的水田。
算上陛下賞賜的……”
張山風聽完彙報,對大張說道:“海南天氣暖和,水稻可以現在就開始種下。
土地的話,大部分還是種的小麥。
我帶來的玉米和甘蔗,分別少量實驗一番。”
由於,玉米種子太少,而且張山風也不確定,沒有化肥和農藥的情況下,能否確保產量。
所以,暫時沒有大面積的種植,只是小規模試一試。
甘蔗是經濟作物,溫飽問題解決之前,經濟作物只能解解饞。
海寬提醒了一下:“現在的開墾,遇到了麻煩,再想往前開墾,可能會與黎族村落,產生土地糾紛,最好派人先溝通,否則會有麻煩。”
“黎族?”
張山風有點沒反應過來。
他歷史學得不怎麼樣,能知道海瑞出自海南,是因為海瑞名氣太大。
後世多民族混合,黎族和漢族的概念,沒有那麼明確,大家的名字都叫中華,相處非常融洽。
所以,張山風根本不清楚,這裡黎族和漢族有啥矛盾。
海寬似乎看出張山風的茫然,幫忙解釋:“現在瓊州一共五六萬戶,三十萬人口。
基本還是黎族為主,人數大概在二十五萬以上,而漢人才十萬不到。
黎族內部又分為兩派,一派是被朝廷安撫,跟我等一樣耕種納稅。
另一派則是盤踞深山,以狩獵為生,並不理睬朝廷,也不怎麼與被安撫的黎族來往。”
張山風穿越大明有幾年了,聽聞過一些風聲:“之前朝廷所說的暴亂,就是來自這些盤踞深山的黎族吧!”
從大明立國以來,瓊州就頻頻暴亂,朝廷屢次派兵鎮壓。
但大軍前腳離開,後腳就又暴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