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地上的黑影,竟是李啟平日裡頗為信任的內侍——陳福。
李啟深吸一口氣,那股涼氣仿若冰針直刺心肺,他揮退了驚疑不定的福安,“徹查此事,切勿聲張。”他的聲音低沉得仿若沉悶的鼓聲,在寂靜的寢宮內迴響,每一個字音都似重錘,敲得福安心頭一顫,不禁打了個寒顫。
福安領命時,抬眼匆匆看了李啟一眼,那眼神中滿是敬畏與決然,隨後便匆匆退下。
福安走後,寢宮內死一般的寂靜。
窗外狂風呼嘯,猶如惡鬼怒號,吹得窗扇嘎吱作響。
那搖曳的燭光在牆壁上投下扭曲的影子,好似張牙舞爪的怪物,恰似李啟此刻起伏不定的心緒。
“朕倒要看看,這宮裡究竟藏著多少魑魅魍魎!”李啟的眼神如同鷹隼般銳利,他緊握著手中的劍柄,冰冷的劍柄觸感讓他更加清醒,指節泛白。
翌日清晨,金鑾殿上,李啟端坐龍椅,那龍椅扶手有著細膩的雕刻紋理。
今日天空陰沉沉的,似有一場暴雨將至,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按照大齊禮儀,朝堂之上眾臣需先行叩拜之禮。
大臣們魚貫而入,各自整理衣冠,然後恭敬地跪下,行叩拜之禮,口中高呼萬歲。
禮畢,李啟俯視著下方群臣。
他特意換上一身玄色龍袍,那龍袍上的金線在昏暗的光線下仍閃爍著刺眼的光芒,更顯得威嚴不可侵犯。
“眾愛卿,關於擴充義士軍一事,有何見解?”他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如同平靜海面下洶湧的暗流。
群臣面面相覷,議論紛紛,那嗡嗡的議論聲就像一群蒼蠅在耳邊飛舞。
有人支援,有人反對,也有人保持沉默,靜觀其變。
李啟不動聲色地將這一切盡收眼底,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群臣,與部分大臣有短暫的眼神交匯,那些大臣或是趕忙低下頭,或是
散朝之後,張肅來到御書房。
“陛下,臣已將眾臣的意見整理成冊。”他雙手呈上一本厚厚的冊子,冊子的紙張有著粗糙的質感。
李啟接過冊子,手指劃過紙張,仔細翻閱,上面詳細記錄了每位大臣的意見以及他們的立場。
“張卿,你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置?”李啟合上冊子,看向張肅。
張肅沉吟片刻,緩緩說道:“陛下,臣以為,擴充義士軍勢在必行,但此事需謹慎行事,以免引起朝野動盪。”李啟點點頭,表示贊同。
“朕心中已有定數。”此時,張肅微微抬眼,與李啟對視了一下,看到李啟眼中的堅定,便知道陛下心意已決。
與此同時,福安的調查也取得了進展。
他穿梭在皇宮的各個角落,微風拂過臉頰帶來絲絲涼意。
福安深知此次調查關係重大,每到一處都仔細探查,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他先是聽聞御花園的小太監說曾看到幾個鬼鬼祟祟之人,待他趕到時卻毫無蹤跡;又在藏書閣發現一本被人動過手腳的古籍,可線索到此又斷了。
他繼續深入探尋,在一處廢棄的宮殿裡,發現了一塊帶有特殊標記的手帕,這個發現讓他心中一緊,感覺離真相又近了一步。
經過多番周折,他自己親自帶隊,秘密調查著宮廷內的每一個可疑之處。
他發現,宮中確實有一股暗流湧動,而這股暗流的源頭,似乎指向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劉將軍,陛下有令,務必在一個月內將義士軍的戰鬥力提升一倍!”福安神色凝重地對劉勇說道。
劉勇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那驚訝如同黑夜中的一道閃電稍縱即逝,隨即抱拳領命:“末將遵旨!”他轉身走向訓練場,沉重的腳步踏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劉勇回到訓練場,心中雖有疑惑,但皇帝的命令不容置疑。
他深知這任務艱鉅,如同巨石壓在心頭,他迅速召集義士軍的軍官,傳達了陛下的旨意。
軍官們聽聞後,彼此交換了一下眼神,那眼神中既有對任務的擔憂,也有對皇帝忠誠的堅定。
士兵們列隊整齊,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堅定和決心,他們身上的盔甲在微弱的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將士們,我們義士軍肩負著大齊的榮光和未來!”劉勇的聲音鏗鏘有力,迴盪在整個訓練場上,彷彿能穿透厚重的空氣,震得人耳朵嗡嗡作響。
“陛下吩咐,我們必須在一個月內將戰鬥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