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抬起頭看向李啟。
張肅聽後,緩緩點頭,但面上仍有憂色:“劉將軍所言甚是,只是,打造堅船利炮、修築防禦工事,皆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眼下國庫雖算充盈,但若是三線同時開戰,恐難以支撐啊。”他踱步至大殿中央,捋著鬍鬚,語氣略帶遲疑,每走一步都在思考著利弊,眼睛裡滿是憂慮,腳步也顯得有些沉重。
他說話時,聲音裡充滿了無奈與擔憂,並且隨著話語的進行,聲音越來越低,到最後幾個字幾乎是喃喃自語,說完後,他深深地嘆了口氣。
李啟靜靜地聽著,目光在三人之間來回逡巡,他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在思考著這些複雜的情況。
他知道,張肅所言不虛,任何決策都需考慮實際情況,不能只憑一腔熱血。
要同時應對三方來敵,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他腦海裡浮現出邊境百姓被外敵侵擾的慘狀,那畫面讓他揪心,他的臉上露出一絲痛苦的神色,嘴唇微微顫抖,眼神中既有對百姓的憐憫,又有對國力的擔憂,但又擔心國力是否能夠支撐這樣大規模的作戰,可是他作為帝王,絕不能退縮,眼神中又多了一份堅定,那堅定的眼神彷彿能穿透眼前的困難看到勝利的曙光。
他緩緩站起身,走到殿中央,陽光此時努力從烏雲縫隙中灑下幾縷光線,照在他身上,有些刺眼卻又讓他看起來宛如戰神附身。
他先是深吸一口氣,像是在吸納天地間的力量,而後緩緩吐出,接著目光堅定地宣佈:“朕意已決,三線並舉,絕不退縮。”他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如同雷鳴般在大殿中迴響,每個字都像是重重地敲在眾人的心坎上。
周圍大臣先是驚愕,臉上滿是詫異,眼睛瞪得大大的,而後被他的決心和勇氣所感染,原本凝重的氣氛瞬間被他的帝王之氣所衝破,眾人皆被他的壯志豪情所激勵,眼中滿是崇敬和信任,高呼萬歲,聲音響徹整個大殿。
“張肅,你負責籌措糧草物資,務必保證前線供給;宗澤,你率領部分兵力,前往北方邊境,以防蠻族來犯,同時,分出一部分兵力,加強沿海防禦,驅逐倭寇。劉勇,你繼續整頓義士軍,隨時準備出征。”
“臣等遵旨!”三人齊聲應道,聲音堅定有力。
李啟
宗澤抱拳道:“陛下,臣以為,三線並舉,雖能彰顯我大齊雄威,但亦有諸多難處。北方邊境地勢開闊,易攻難守,蠻族騎兵來去如風,我軍難以有效攔截;沿海地區港灣眾多,倭寇船隻靈活,我軍難以全面封鎖;西域諸國雖暫時不足為慮,但路途遙遠,一旦發生戰事,糧草輜重轉運困難。”他頓了頓,又道:“此外,我軍兵力有限,若分兵三路,則每路兵力勢必不足,恐難以抵擋敵軍進攻。”他說話時,表情嚴肅,眼神堅定,聲音沉穩而有力,像是在陳述嚴峻的事實。
他在說話過程中,目光始終直視李啟,並且身體站得筆直,這個動作象徵著他對君主的忠誠以及對自己觀點的堅定,說完後,雙手抱拳的姿勢更加緊實。
李啟聽後,沉吟片刻,緩緩說道:“宗澤將軍所言甚是,這些問題,朕也考慮過。”他踱步至地圖前,目光掃過大齊疆域,手指在北方邊境、沿海地區和西域之間來回移動,此時陽光灑在地圖上,彷彿預示著希望與挑戰並存。
他的眼神專注而深邃,像是在權衡利弊,說話的語氣平靜而沉穩,像是在部署一場必勝的棋局,但又帶著一絲謹慎,就像棋手在落子前對每一步都深思熟慮,說到“也考慮過”時,聲音稍微加重了一點。
張肅捋著鬍鬚,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陛下,臣以為,北方邊境,除了堅壁清野,還可招募當地熟悉地形的獵戶和牧民,組成民兵隊伍,協助我軍作戰。沿海地區,除了加強海防,還可鼓勵發展漁業和海上貿易,以此增強國力,並吸引更多人加入水師。”他說話時眼睛看著李啟,目光中帶著深思熟慮後的沉穩,語氣平和而堅定,像是在獻上寶貴的計策。
他說話的節奏較為緩慢,每個字都像是經過仔細斟酌,以顯示這個計策的慎重性,說完後,他又捋了一下鬍鬚。
劉勇也開口道:“陛下,臣以為,訓練軍隊,不僅要注重技戰術,更要注重士氣。義士軍雖人數不多,但皆是忠勇之士,願為陛下效死力。”他的語氣充滿激情,眼神中閃爍著忠誠的光芒,並且在說話時身體不自覺地向前傾,雙手揮舞了一下,這個動作像是在表達他內心的激動和對自己觀點的強烈支援,說完後,還用力地點了一下頭。
李啟點點頭,說道:“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