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進來的時候,康熙靠在躺椅上打著瞌睡,懶洋洋的曬著太陽。
“皇阿瑪,兒臣來給您請安了!”
李言站在邊上恭恭敬敬的行了一個禮,哪怕康熙連眼皮子也沒抬一下,也是一絲不苟的,沒有半點馬虎。
“嗯!...”
康熙瞟了李言一眼:“別煩朕,朕剛剛眯著...”
“朕不是說過,這些瑣事,你自己和張廷玉馬齊他們商量,不必請示!”
“皇阿瑪,兒臣處理政務經驗欠缺,小事就自己和張中堂他們拿主意了,大事還是要借您的智慧給參謀一下。您一生治國理政,見多識廣,睿智無雙,政治經驗無比豐富,若是沒您給我把把關,兒臣總是不放心!”
李言知道康熙也就這麼一說,自己常來,他肯定是煩的,但若是自己真的不來,他心裡恐怕就更難受了。
歷史上嘉慶永琰都當了皇帝,面對乾隆太上皇,只是稍有不恭,便被乾隆當著滿朝文武訓得跟孫子似的。
可見,有些話,也就聽聽,千萬別當真了!
康熙抬手揮了一下,嘟囔幾句,一幅不太搭理的樣子,繼續打著呼嚕...
這樣的場景,李言最近這段時間常見,是以也沒什麼奇怪。
不待康熙說話,就坐在邊上的一個小櫈上,笑著說道:“皇阿瑪,您睡您的,兒臣把今日的事務給你聊一聊...”
康熙還是一動不動的小憩,李言輕聲的說起來:“兵部上奏駐紮在西郊的一萬西北騎兵,就是十四弟帶到的人馬....”
“兒臣和張中堂商議過後,以為應該這樣處理...”
說完之後,李言抬頭看著康熙,只見老爺子的頭微微的點了一下,不仔細看都幾乎發現不了。
李言知道,這是老爺子允准了,於是開始彙報下一件...
最近這段時間都是如此,李言將一天處理的朝中事務,向康熙一一稟報。
康熙不說話,就是同意了,若是有意見,會提出來,定下調子,李言再和上書房的臣子一起處理。
“宗人府上報...幾位阿哥的府上供應...”
“兒臣以為....”
“事涉幾位兄弟,兒臣不敢自專,具體該怎麼處理,請皇阿瑪聖裁?”
康熙緩緩的睜開了眼,臉色沉重的嘆了一口氣,掙扎的要起身。
李言連忙上前攙起康熙,李德全拿起一個靠枕,放在躺椅上,讓老爺子直起身子,躺得更加舒服一些。
“胤?,你的處理很妥當,朕沒有意見。”
康熙眼中閃過一絲難過和複雜:“這些年,陸陸續續的關了好幾個阿哥,朕將他們關起來,是不想讓他們掣肘你,讓你重蹈你二哥的覆轍。”
“朕有生之年,不會開釋他們,以後怎麼處理,那是你的事情。說說看,你打算怎麼處理這些人呢?”
李言知道老爺子其實心裡放不下這些人,想了想說道:“皇阿瑪,兒臣是這麼想的,不管怎麼樣,他們都是兒臣的骨肉兄弟,打斷了骨頭連著筋。”
“若是兒臣無能,那他們就是朝廷的隱患,若兒臣能駕馭住他們,他們有些人是有真材實學的,也會成為朝廷的乾材和棟樑。”
“以後有機會了,兒臣去看看四哥、八哥和十三弟,若是他們能放下心中的芥蒂,不再對皇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能心平氣和的接受這一切,願意為朝廷出力。兒臣就將他們請出來,委任其為朝中大臣,若是他們能將胸中的才能用在治國理政上,也是朝廷的福氣!”
“甚至可以說,只要能為朝廷立下功勞,一樣可以像其它兄弟一樣封郡王親王,正常的生活。”
“至於大哥二哥和十四弟,兒臣...”
康熙此時打斷了李言的話:“他們三個就不要放出來了,若是你有心,幫他們改善一下生活環境,那他安然的生活到老,就可以了。”
“這三個人,朕瞭解,你若放他們出來,他們不會甘心的,必然會在背地裡攪風攪雨,私下串聯皇子大臣,早晚會犯下大罪。到時你忍無可忍的,還是會出手,等到那個時候,迎接他們的,也許就是死罪了。”
“關著他們,對外面的皇子大臣,對他們自己,對朝廷都是好事。這一點兒,你一定要答應朕,不可婦人之仁!”
康熙嘆了口氣,正色說道:“做為帝王,你越是嚴厲,他們越是害怕,反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最終也是為了他們好。”
“而若是太過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