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民兵團——虎賁營初建(1 / 2)

趙鎧聽聞兒子趙武勸慰頓時心裡開朗許多,對著兒子問道:你看如何周旋?趙武繼續說道:既然縣兵運來的是破舊裝備,此事當然應先稟告縣令,畢竟縣令才是您的直屬上司,就算日後縣令責備父親訓練不利,父親也可以用裝備破舊為由推辭一二,另外裝備破舊卻可以勉強民兵訓練用。

趙鎧也是懂得這些道理,畢竟民兵如果想要形成戰鬥力並非一朝一夕時間,而且要讓他們真正經歷生死磨難才有可能鍛鍊成真正計程車兵。

趙武繼續說道:這次縣兵運來破舊裝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我覺得有必要讓張三叔重新組建一個專門鍛造兵器的工坊,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只有自己掌握鍛造兵器盔甲的能力,才能夠確保後勤不被掣肘。

趙鎧頻頻點頭覺得兒子說的很是在理,但是自己鍛造武器裝備,這花銷也開太大了。這可如何是好?

趙武笑著說道:所以還需要父親多往縣令那裡跑幾趟,哭訴民兵訓練艱難,需要縣裡補助啊!趙鎧這算是完全明白了兒子的意思,總結起來就是:會叫的孩子有奶吃啊!

就這樣,民兵團由原來的全天體能訓練(一天砌築圍牆)改為上午刀槍陣型訓練,下午體能訓練,不到二十日時間,整個趙家外圍城牆便搭建完成,新的城牆整體延續內牆的圓弧形狀,總長達到兩公里,牆高1.5丈,牆寬3尺,圍牆整體採用石頭打底又用灰石泥水澆築而成,外圍看來,這新的圍牆氣勢恢宏,黃色的泥土牆身,頗有大號土堡模樣。。。。

看到民兵團平日訓練,趙武突然想到後世部隊佇列口號這些訓練方法,跟自己父親說道:今日先生傳授我數字概念,能夠幫助人更好的認識整體,促進協作,父親何不將此法告知訓練計程車卒,讓他們在站隊排列時能夠更好的明確自己的位置?

隨後趙武又將士兵佇列報數這個具體的實行方法告訴了父親,可是趙鎧聽聞要讓民兵報數數1、2、3,頓時搖頭說不行,原來此時的百姓根本沒有數字概念,讓這些百姓從新學習數字也是困難非常,這個時代計程車兵如何站隊排佈陣列,全部都是透過旗幟指揮和鼓聲來調令士兵,這也讓趙武明白不同時代的軍隊訓練是有很大區別的,不能夠一概而論。

不過趙武后面提到的軍隊口號可學習《孫子·軍爭》的典故:“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倒是被父親趙鎧所接受,這軍隊口號便於凝聚士氣,士卒學習起來也是容易,於是就將這四百名民兵團起了個通俗響亮的稱號:虎賁營,前進時士兵高呼:風、風、風,(寓意奔襲如風,快且迅速),戰鬥時高呼:火、火、火,(寓意侵略如火,勢不可擋)防禦時高呼:山、山、山(寓意防禦如山,密不透風),後面也增加各種情況對應的口號,幫助士兵能夠更好的統一排程,聽令行事。

雖然此時的民兵團還稱不上真正的虎賁,但是在後期跟隨趙武東征西討的過程中,這支由趙武父親訓練出來的民兵團,飽經風霜和戰火的洗禮,經過一茬又一茬的新老士兵更替,依舊保留住了最初的火種,到最後也是成為了戰場上敵人的噩夢,成為了真正讓敵人聞風喪膽的虎賁軍!

180年冬,距離年關越來越近,趙武家民兵團已訓練一月有餘,此刻在圍牆內之見四百民士卒人手一把長槍,高聲吶喊著:殺殺殺,動作整齊劃一,口號也是震天嘹亮,而騎兵訓練已由原來的三十匹馬增加到五十餘匹,新來的五十騎兵士卒則是練習騎馬(這裡普及一下:漢朝並沒有馬鐙出現,一般騎兵全是靠雙腿夾緊馬腹騎行,趙武將後世的馬鐙圖紙畫給張三,讓其鍛造工坊打造出一部分馬鐙交由新來的騎兵訓練試用,此時看來新人騎兵在馬鐙的幫助下也是能夠安全駕駛馬匹,不至於直接從馬上摔落下來),原來的五十人老班底則是在民兵團一側持刀練習揮砍。

遠在學堂上課的趙武等人也是揹著口號聲影響,有些心馳神往,看著手上的書籍多是心不在焉,甄文一看這副模樣,趕緊拿起手邊的戒尺,敲打著桌面說道:都給我專心朗誦,今天不被背下來《春秋》第五篇內容,誰也別想吃飯!(這裡趙家村學習的孩童午飯全部由趙武家提供,孩子們和家裡的幫工一起在飯堂吃飯)學堂內的孩子們趕忙縮了縮脖子,抓緊背誦課文。

此時身在學堂後座的趙武,突然被窗外的張褚用石子砸中,趙武定眼一看,原來是張褚示意有事相商,趙武趕忙悄悄起身從後門竄出,張褚見趙武出來,趕忙對趙武說道:你之前交代的去常山郡,尋找趙氏族人,著重要找的趙雲此人,並沒有發現,不過我們已經安排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