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石樑下太和授首(1)(1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宛郡石樑村。

這是一個倚著橫山東麓的小村子,約有二百餘戶人家,全村都是夏侯氏部曲。

村子西邊是從橫山延伸出的一座長條狀低矮山樑,因山頂都是裸露的灰白石頭,植被草木都在山腰以下生長,而被人稱作石樑。

村裡百姓日常要進石樑腳下的林子撿柴生火,這林子是夏侯氏私產,喚作夏侯林。

村子南側有從山裡流淌出來的,由溪水匯聚而成的清水河,若要到河中捕魚,也須夏侯氏的管事許可,並將漁獲的八成上交,因為這河也是夏侯氏私產,喚作夏侯河。

村人耕種的田地就更不必說了,全部都是夏侯氏的田產。

在這個村莊裡,人們並不擁有任何事物,即便是他們自身,也都屬於夏侯氏。

這在當世十分普遍,一些郡、縣之中,朝廷所任命的官員需要管理的人口,遠不如當地幾家郡望的多。

而也恰是這些“一無所有”的地方,最是便於救世道傳播開去。

村尾,整個村子唯一擁有瓦片蓋頂的一間石屋,門上掛著寫有“宗祠”二字的木匾。

看那墨字剝脫的樣子,木匾寫成很是有年頭了。

正如當年村子裡最後一個識字、寫匾之人不知去向多久了一樣,宗祠內的塑像,也不知何時,變成了一尊臂挎竹籃,面貌慈祥的青年。

之前曾經有大人物在村裡問過,宗祠中供奉的是誰,但村中最年長的兩個老漢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就連那是村民的哪一世祖宗都不曉得。

在那之後,大人物們時常夜間來往村中,不知道在做些什麼,倒是對村人們沒有任何興趣。

村人們也就裝作不知道他們的常來常往,雙方配合默契。

不過,今天卻不知為何,天不亮,村人們就扶老攜幼,揹著僅有的一點積蓄,匆匆離開,一頭扎進龐大的橫山。

只是隊伍中,多了兩名許多村人都不熟悉的精壯漢子,此外更有五十個衣裳貴重,一看就出身富貴,就是或者神智不清,或者手腳不便的小娃娃。

眾人走走停停,太陽昇到頭頂的時候,終於攀上了石樑的半山腰。

望山跑死馬。

雖說村子就在石樑腳下,每天一抬頭就能看到光禿禿的灰白色山頂。

但真要翻過這座石樑,即便是村裡的獵戶溫老大,也須走上一個時辰,更別說如今隊伍里老的老、小的小,能用半日時間登上山腰,已是很不容易。

攀上山腰一株高大的柿樹,溫老大回望村子。

只見一道顯眼的煙塵,從東南方如線般騰起,直指石樑村而去。

“快走,娘娘說的惡人來了!”

溫老大快手快腳地從樹上溜下來,順便摸了幾個硬柿子,邊說邊將柿子輪流丟給等著他的幾人。

這幾人中,有一位村裡最年長,也最有威望,懂得農時,誰家田裡有事都要去請教的“農官”李水生,“農官”是村裡人對他的尊稱,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夏侯氏部曲,連小吏也不是。

再一個便是此次從山裡出來,接應他們的漢子,自稱叫做“一條豺”,他的另一個同伴則叫做“過山風”,這兩人像匪徒多過像橫山娘娘的信眾。

好在村子裡有能夠直接獲得橫山娘娘法旨的“小先生”——溫老大六年前在山裡打獵時救下一個帶著嬰兒的少女,那少女留下嬰兒自己卻不知所蹤,溫老大便將嬰兒當做自己的兒子養下,起名溫山郎,這溫山郎如今六歲,卻無師自通地識文斷字,村裡人便都喚他“小先生”。

溫山郎識文斷字,並且能夠直接聽到村裡人私下信奉的橫山娘娘諭旨,“一條豺”和“過山風”到來之後,就是他為這兩人做了保,才讓村裡人下定決心,跟著他們一起進山避難。

等在樹下的,正是這三人。

“來了?來了多少人?”

溫山郎是聽到訊息後最鎮定的,李水生捏著柿子腿肚子都在抖,“一條豺”強裝著兇惡實際上連溫老大都能察覺他的心虛。

真是白瞎了起的“好名字”!

“喀嚓!”

溫老大咬一口柿子,剛嚼一口又立刻“呸呸”的全吐了。

“澀的,別吃了。”

“唉呀,溫大,你咋吃什麼柿子,快說說那些惡人!”

李水生急得聲音都發顫。

溫老大又哪裡知道來了多少人,反正騰起的煙塵,絕不是個人能造成的。

“十個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