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根基斷司氏重隱忍(第三十一回、上)(1 / 3)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方丈道洲。

司帥一行人,非常低調地進入了都督行轅。

自宛郡事變以來,天下人的目光雖說多被大將軍曹爽與宛郡夏侯氏之間的裂痕所吸引。

但暗地裡,司氏兩兄弟比此前任何一段時期,都要緊張萬分。

因為,他們再也聯絡不上蒿里鬼國,聯絡不上司仲達了!

司仲達在人間唯一的一尊始終存駐神唸的像身,無緣無故破碎開裂,雖說不久便又重新自行彌合了裂縫,但在那之後,無論是誰,使用何種秘法,都無法獲得司仲達的回應。

再加上司亮意外被擒,被焦縣縣守以虐殺僮僕的罪名判罰之事,傳得人盡皆知。

深知自家在橫山、宛郡謀劃些什麼的司氏兩兄弟,自是能夠猜到。

他們謀算陳仲,恐怕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徹底虧大了!

橫山內,宋康成被判斬刑,“救主”更是毫無音訊,司氏埋下的暗樁廖希同在傳聞中則是自殺身亡。

新的焦縣縣守追認,朝廷默許的橫山娘娘則將祂的山神權柄,短短時間就經營得鐵桶一般。

司氏根本無法獲得更進一步的準確訊息。

橫山,成了一片黑幕籠罩的區域。

在那裡到底都發生了什麼,陳仲、司仲達到底結局如何,都無法知曉。

司氏兩兄弟失去了最大的倚仗,商議之下,決定更進一步向曹爽示弱。

司帥主動交出兵權,攜帶少量親信下屬,離開渭水大營。

同時加快司氏分宗別居之計。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讓曹爽更為輕視司氏兩兄弟,放心地去調查夏侯氏到底有沒有發現他的秘密。

司氏兩兄弟只要拖延時間,說不得就能等到司仲達的迴歸。

畢竟,司仲達像身先裂後合,一定程度上預示著祂轉危為安。

而且,司帥在渭水大營,季漢一方防衛嚴密,無機可趁,同時那裡又深受朝廷中樞掌控,司帥自家可以活動的範圍非常有限,有所圖謀也施展不開。

司旦在方丈道洲則不同,此處畢竟與洪陸隔著大海,且地陸廣闊,至少是河內郡的十倍,用心經營則不難成為根基之地。

隨著司帥一行進入行轅,司旦已是親自出迎,兩兄弟相見,把臂同行,在與諸多下屬僚佐寒暄過後,兄弟二人便完全摒退了左右。

“方今形勢,兄長可有定策?”

相比於司帥的鎮定自若,司旦雖是在自家行轅當中,依舊顯得坐立不安,身邊剛剛沒了外人,立刻就急切地為司帥送上茶水。

司帥也不見怪,兄弟幾人,性情如何,自是互相瞭解的。

接過茶水,輕啜一口。

司帥道:“父親有言,天下者,人耳。形勢何如,得人者必可得天下。順逆時耳,賢不肖命也!子上坐鎮方丈,可曾訪得一二賢才?”

司旦見他大哥如此,倒也漸漸被這鎮定所感染,不自覺的稍稍安穩了些,答道:“方丈道洲賢才自是不少的,末帝時,種公望公於方壺郡有教無類,人、妖鹹感恩德,種氏道法流傳極廣,至今仍有二十七脈傳承有序,可謂賢才輩出。”

司帥微微頷首,不過關於方丈道洲的情況,他知道的也不少,畢竟司旦在此,訪查到了什麼,平日裡也都是與司帥書信溝通的。

就比如這種公望的二十七脈道法傳承。

後漢末帝時,儒家高士種景伯,字公望,任職方丈,廣傳教化,獲得了方丈道洲無論人族還是妖族的廣泛尊崇,後人以“公”為敬稱,多以“種公”、“公望公”呼之。

種景伯之子,種拂,早年間還曾與未入感應的陳仲有過一次論道切磋,二人雖只一面,交情卻也堪稱莫逆。

只是,隨著種景伯被刺身亡,兇手又久尋不得。

種拂與朝廷生了嫌隙,遁世進山,再不理世間之事。

而方丈道洲傳承種景伯道法的人族、妖族,在長久的追尋兇手中,漸漸產生裂痕,再加上方丈道洲陸地廣闊,卻基本都是山塬地形,僅有北、中、南三片相對平緩的地區,由人建立了城池。

複雜的地形加劇了方丈各地族類之間的交通交流的困難,裂痕越來越深之下,整個方丈道洲徹底成了一片散沙。

最後洪陸紛爭中,曹魏、孫吳不斷爭奪方丈,方丈歸屬幾次易手,期間北中南三郡的舊族勢力,幾乎被清洗一空,這些人本也是種景伯所傳。

到如今,司氏兄弟言語中的二十七脈,絕大部分都是妖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