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訪新友陳仲平時疫(2)(1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啊!”董志張急忙站起來,介紹陳仲:“這位乃是仙門名士,‘聞名止惡’陳仲陳子正公,遊歷天下數十載,方才返回洲中未久,我便是聽聞訊息,前往仙門的。”

謝弼聽了,朝陳仲拱手作揖:“久仰大名。”

陳仲頷首而已。

謝弼皺眉,將不悅掩下。

床上徐幹也掙扎著要坐起來,董志張還要去攔。

卻見徐幹猶如病情轉好,已經撐著床榻,半坐了起來。

董志張頓時大駭!

這是迴光返照,人之將死,偶有忽然力氣大增、精神特別清明的,便是此類。

董志張勉強控制著自己的表情,偷眼去看謝弼,卻見謝弼微微搖頭。

董志張心下大痛。

“陳公大名,垂貫宇宙,晚生後輩早有拜望之心,奈何緣吝一面,今日得見,死亦無憾!”

徐幹眼睛明亮,但實質上黑色的瞳孔正在緩緩放大。

在陳仲眼中,此刻完全是他胸中一口精純的浩然之氣,在強行壓制著搖搖欲墜的氣息。

此人,雖然未曾修行,但以他的境界,一旦踏入修行正途,打破感應,恐怕如人飲水!

陳仲見此,都不必再去辨認那些有關於徐幹的讚譽,到底有沒有誇大,就可以肯定,此人值得相救!

徐幹又對陳仲說了些不便行禮的抱歉,隨即便請董志張幫他取來一疊書稿。

“陳公,我一生所學,冀願匡扶賢明,撫平亂世,重致上古之盛德。然自知才不過中人、力不過負笈,時已水逝,不我待也。唯成此一稿,不值一刊。願得明公斧正,斫斷鄙陋之質,磨錯纖絮之瑜,庶幾幸甚!”

董志張從屋子一角的書案上拿著書稿過來,恰好聽到這話,不由得心下一頓,看向另一邊的謝弼。

這稿子,是徐幹嘔心瀝血所作,名為《中論》,共作二十篇,記述徐幹“大義為先,物名其後,統大義以安天下”的主張。

董志張也曾被徐幹邀請著,閱讀之後給提建議。

相信謝弼也一樣有這待遇。

但是!

徐幹邀請董志張的時候,言辭可遠沒有這麼客氣,他對自己的《中論》還是有一些得意的。

哪裡會說出什麼“不值一刊”,甚至“鄙陋之質”、“纖絮之瑜”的評價?

這已經不是自謙了,而是自貶。

玉美稱瑜,《詩經》有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而玉中如果有絮狀雜質,便是檔次較低了。

徐幹說他自己的《中論》最多隻是含有瑕疵的低品質玉石,還需要陳仲來錯、來磨,來用斧子砍,那樣才有可能勉強成為美玉!

這簡直就是在說,整本書沒什麼可取的了,能從中找到一點點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極大幸運。

如此激烈的自貶。

徐幹沒有對董志張說過。

恐怕,也不會對謝弼說過!

甚至,都無法想象,徐幹是受了什麼刺激,為什麼會說出這種話來。

董志張偷眼去看謝弼表情,果然見到他一直控制得很好的嘴角,無可掩飾地沉了下去。

壞了!

董志張心中不由一慌。

謝弼心裡肯定惱了。

徐幹的話,分明是說陳仲的名聲、地位,在他心裡,更在謝弼之上。

這讓謝弼堂堂一郡太守,感應大修士,很失顏面。

不過,這裡種種心思,根本不曾被陳仲在意分毫。

他很是自然地伸出空著的左手,從董志張掌中取得了書稿,眼睛卻是直視徐幹,並未去看《中論》文字。

鬆開“泥猴”。

邁步來至床前,陳仲只沉聲問徐幹道:“死生者,性命之區域。性命在生故不謂明,其之在死亦不謂昏。然生之為人所欲者,蓋業成於此也。偉長著稿,斯業未已,餘老邁之軀,亦有不墮之志未行,豈敢復諾於人?今日手書在此,只問偉長,欲生而成之乎?欲死而棄之乎?”

陳仲這話,直言“生死”在他眼中,只不過是性命的不同階段,雖說階段不一樣,但並沒有什麼高低上下的區別,所不同的,只是生的階段可以做成事業、追逐志向,這正是人們喜愛“生”的緣故。

接著,他又告訴徐幹,說他自己很老了,可是也有自己的志向還沒有達成,不敢再隨意應承徐幹,替徐幹完成事業。

所以,你徐幹是活下來自己完成事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