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陳子正杖朝還鄉(2)(1 / 3)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醫不叩門,法不空授。

這是自古以來的至理。

陳仲自知壽元無多,急切要找一名傳人。

如果亮出他的名號,上門求學的人肯定更多。

但那樣一來,趨炎附勢之輩也會多到難以計數。

故而只有出下策,只當是一個尋常老修士,廣收學生不要絲毫報酬。

至於倒貼餐飯,只是因為陳仲的修行法門所限,入門的階段若是身體給養跟不上,就是害人。

偏偏來的學生九成九都是吃不飽的。

這麼做,陳仲很清楚,這些學生,不會有幾個珍惜法門的。

故而,他們只是師生名分,要走,也沒什麼可惜。

總歸都是種子,發不發芽,能不能成長,順其自然便是。

要收真正的親傳弟子,目前為止,陳仲比較看好的只有一個。

便在此時。

一個體型格外高壯,看去好似黑熊一般的胖大少年,挑著兩大桶水,從南邊大踏步走了過來。

這少年名叫蘇元明,正是陳仲看重的那個。

他來到籬笆門前,跟陳仲問聲早,自己把院門開了,挑起水來到菜地邊上,便也拿起一個水瓢,低著頭就往地裡澆。

陳仲微微皺起了眉頭。

這娃兒心裡有事。

難道也是要走嗎?

三姓士族突然發出告示,破天荒的願意把田地租佃給百姓。

其用意,陳仲哪有不明白的?

如果百姓們都修行了,有了保護自己的能力,還會因為妖物、精怪的侵擾,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田土,投獻世家大族為奴為僕,只求一口活命的糧食嗎?

陳仲廣傳修行法門,自是成了仙門郡三姓士族的眼中釘、肉中刺。

但這些,陳仲不在乎。

他是老了。

尋常修士,如果不能突破“感應”境界,則七十歲形削,八十歲氣散,此後只如凡俗老翁,再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力量。

陳仲沒能突破“感應”。

甚至於他在六十年前,路遇釣叟,所得傳授的這一脈法門,於“感應”境界之前,比其它法門還多出“周天煉形”、“鎖精禁漏”、“退病關”這三重功果、三重阻礙。

陳仲就是被“退病關”困阻終生。

但是,陳仲卻也比尋常修士多了兩重功果在身,八十二歲的他,也仍有不去理會三姓士族的倚仗!

更因此,陳仲認為,他所得法門,很可能便是重新尋得登仙路徑的關鍵。

至於蘇元明,同樣也有不會被三姓士族的算計所打動的理由。

因為他不缺吃!

“元明,你也要走?”

陳仲問道。

蘇元明一頓,頭抬起來,卻不敢和陳仲對視。

“啊、我……”

陳仲愈加疑惑,他雖然心內看重蘇元明,但表面上可沒有對他多麼不同。

即便要走,至於如此麼?

只是說起來,蘇元明確實沒有理由啊!

他天賦異稟。

生下來就比別的孩子胖,稍大一些更不得了,力氣比尋常三五個壯漢加起來還大。

因為家裡吃不飽飯,他從十歲就開始獨自出城,甚至空手格殺過弱小的妖物。

三五拳打死牛、馬之類的事情更是多到不值得吹噓。

其他人吃不飽飯,蘇元明家卻總有肉吃。

至今長得好似大黑熊一般,實則不過虛歲十五!

他唯一的難處,是母親重疾纏身,母子兩個相依為命。

當初陳仲回到家鄉,開門講學。

蘇元明第一個上門,目的便是想學得法術,救治母親。

但修行並非萬能,法術更是要在突破“感應”境界之後,才有資格修煉,在那之前,都不過是不入流的障眼法。

當世修行人何止十萬?

能夠突破感應的,又有幾人?

陳仲也可以算是被困在感應之前,不得突破的一個。

蘇元明知道了這些,也不灰心,為了救治母親,反是更加堅定了求道之念。

“我、老師我不走!”

蘇元明猶豫半晌,說到一半,又不敢說了。

他真不是像其他人那樣要走的。

但他也是來和陳仲告別的。

只因他昨天無意中,聽到彭氏的幾個僕人從仙門山回城,議論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