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潰兵打發之後,兩人談論道法,互有所得,於是結成忘年之交。
如今許多年過去,董志張忽然聽聞陳仲訊息,知他返回了蓬萊道洲,而且殷臺郡就與仙門相鄰,立刻便動身,去尋陳仲。
臨出發,董志張卻被長兄叫住。
長兄問道:“我聞聽你欲往仙門訪友?”
董志張道:“然也。”
長兄道:“如此,你訪友之後,代我前往新昌郡,蓬萊君桓志將於新昌召集論道法會,此事關乎我家未來興衰,我若親身前往,定下言語不好轉圜,你代我去,便有不妥,我仍可與他私下再言。”
董氏也是士族,而且底蘊勢力,遠超仙門郡彭、左、巴三姓,整個殷臺郡,只有董氏一門郡望,但殷臺卻可稱得上是賢人輩出,無論寒門庶族,還是黔首百姓,董氏曾資助過不少人才,故而一郡之地,董氏根深蒂固。
即便董氏也是名義上遵奉蓬萊君桓志為主,桓志也未曾像對付仙門郡一樣,另行委任太守,殷臺太守正是董志張的長兄。
得了長兄吩咐,董志張一開始並不情願。
桓志那些人,只是把修行當做爭奪權勢的工具而已。
和董志張這樣一心求道的非是同路。
所以桓志以蓬萊君的名義,召集什麼論道法會,董志張不感興趣。
他長兄看出了董志張的心思,便道:“據我所知,桓志如今已然邀請了平原襄公矩、滄海高獲、白檀謝公甫、昭明孔休遠、武次丁遜之……”
不等長兄把人名繼續報下去,董志張已是興奮無比:“他們都已應邀?”
長兄含笑點頭。
這些全部都是蓬萊道洲,乃至於整個天下極具名望的高修、賢才,都是突破了感應境界的修士!
能把他們聚在一起,坐而論道,董志張哪怕只是敬陪末座,他也是萬分願意的!
董志張當下便滿口應諾,至於長兄說的什麼家門未來,早已拋諸腦後,那些自有長兄操持即可!
“子正公,你歸來的正是時候啊!如此盛會,我等正當聯袂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