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不羨遺風許氏謀計(5)(1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仙門郡。

伴隨著夕陽西下,城中百姓三五一列,或挑或抗,將一捆捆紮得緊實的雜草,運至朝廟門前。

而後,當場便可領取一塊小小的雜麵餅。

除去打草、運輸的,還有身體虛弱,或者年齡較大體力不佳者,則坐在朝廟當中,從一捆捆雜草中挑出藨、蒯、葛等可以織屨的草莖,再慢慢編織,他們也可以用織出的草屨換取麵餅。

隨著日落將至,百姓們換得了雜麵餅,紛紛露出笑容,呼朋喚友返回自己的小茅屋。

陳仲帶著楊鳳、許靖入城之時,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幕。

陳仲下意識望向城中西南,那裡正是城內雜草最多,也是如草般的百姓勉強存身的區域。

此前,陳仲在朝廟對面費力開出一片土地,蓋起茅屋,墾出菜畦,便正是與雜草相爭。

而那時的雜草,深處可與成年男子等高,淺處亦能埋人膝蓋。

如今望去,卻見西南貼著城牆的一片,已然開出了能容五馬並行的寬闊區域。

陳仲不由得暗暗點頭。

仙門郡守終於開始發揮作用了。

而這,也正是近古以來,儒家修士最終能夠成為天下主流的最重要原因。

別家道統之修行,即便與百姓有關,也十分有限。

唯獨儒家與墨家,修士修行,修的便是今日之事。

墨家最終不及儒家,是其要求天下人皆為墨。

儒家則要求修習之人先為儒,然後助天下人為儒。

“盛齋公果然不負盛名!”

卻是楊鳳出聲感慨。

他此前也不是沒有到過仙門郡,很清楚這裡在三姓士族的把持下,是何等光景。

而陳仲這些日子東奔西走,定是沒有空閒做這些的。

更何況,三人在與方廣告別後,路上陳仲便說了,孔衍有意在仙門郡一展治功,讓天下人看一看,並不是只有形名說,才能使蓬萊安定、繁榮。

以前的孔衍,自從有了盛齋閣,便開始淡出士林,將孔氏一族在前面吸引目光,養望宏譽的事情都交給後輩,自己默默在後,治理了昭明一郡的昌盛之景,卻不居功。

如今治理一個人口不及昭明郡十分之二三的小小仙門,自是手到擒來。

不多時,三人回到茅屋,恰逢蘇元明在院中做晚課,雖說閉著眼睛,卻時不時抓耳撓腮,顯然尚未入得定靜。

陳仲看他模樣,微微搖頭。

“元明!”

聽到陳仲聲音,蘇元明大唬一跳,急忙跳起來應聲。

“代我將你孔先生請來,告訴他滄海楊玄成、帶方許靖已至。”

蘇元明答應一聲,匆匆向楊鳳、許靖行了禮,便埋頭跑掉,生怕陳仲又來指點他的靜功。

進了茅屋。

許靖看著絲毫裝飾也無,到處都顯出寒素的屋子,不由得露出幾分失望神色。

陳仲請了二人落座。

許靖推辭了,將鞋子脫到屋外,恭敬立到楊鳳身後。

陳仲也不強求,取壺倒了三杯白水。

“我這裡無有許多講究,故而只有白水,盛齋兄想來是禮讓我這主人,也未添置,招待不周,玄成與小郎君便擔待些罷!”

楊鳳聽陳仲這麼說,忙問道:“盛齋公是與仲公同住?便在此廬?”

陳仲點頭。

他和孔衍其實也就同住了這兩三天而已。

孔衍到仙門郡來,不耐煩住郡府,更不願去三姓士族的宅院中時時對著那些糟爛事。

再加上仙門郡學宮早就焚燬。

城中除了陳仲茅屋,再沒一塊能讓他看上眼的落腳之處。

當然,除此之外,孔衍當是還在打著與陳仲爭弟子的心思!

無它,正是蘇元明。

孔衍頗為喜愛蘇元明天生仁孝,且待人至誠。

陳仲說蘇元明這種對誰都願意相信的脾性,近乎於愚。

孔衍卻說這是大智若愚。

陳仲覺得蘇元明悟性略差。

孔衍卻說這是誠於道而篤於行。

然後孔衍便說了,既然你陳子正覺得蘇元明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乾脆讓給我好了,我收他做弟子。

陳仲根本不可能答應他!

開玩笑!

雖然現在陳仲不再因為壽元問題而急尋弟子,傳承道統。

但蘇元明可是他看上的第一塊璞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