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伴伴呈上筆紙,腰彎得極低。
劉備接過筆紙,神色專注,他的手微微顫抖著,彷彿將全身的氣力匯聚在筆尖之上,周圍的朝臣屏住呼吸,靜靜地看著這一幕。
只見他洋洋灑灑地寫下兩個大字。
公嗣。
筆停後,劉備凝視著這兩個字,眼中閃過一抹笑意。
他轉過身,看向劉禪溫和道:“吾兒劉禪,字公嗣,此乃為父對你的期許,望你日後繼任大統後,能公義守嗣,為匡扶漢室鞠躬盡瘁。”
劉禪拱手拜道:“謝父王賜字。”
劉備點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劉備的一生共有四個兒子,一個養子三個親子,前兩個兒子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分別叫做劉禪和劉封,名字合起來就叫做“封禪”。
封禪儀式一般指的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時,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從起名也可以看出劉備的野望以及對於兩個兒子的期許。
所謂“封”字,寓意養子劉封將來能封妻廕子,而“禪”字的含義便是禪讓,劉備欲讓劉禪繼承自己的位子,守住蜀川基業。
可惜歷史上的劉封性格剛烈,關羽敗走麥城時見死不救,後被劉備逼死。
劉禪也並沒有守住蜀川,最終落得“樂不思蜀”的詬病。
此時,法正從班列中走出,似笑非笑的認真道:“恭喜太子殿下得字,殿下的第二句‘踏破東吳志必酬’當真豪氣十足,相信我等將士在陛下的帶領下,必定為蜀川再添新功,奪荊州,破東吳,劍指天下,居奇功而耀千古!”
“好!哈哈,孝直說得好!”劉備高聲大笑道。
殿內的氣氛被渲染起來,眾朝臣相互對視一眼,那些目光彷彿在說,好清新脫俗的馬屁。
諸葛亮手揮羽扇,含笑不語,劉禪則是悄悄翻了一記大白眼。
真是受不了這種虛偽的氣氛,還是回世子府躺著舒坦
劉備掃視眾朝臣一眼,笑容逐漸收斂,目光中散發出久違的銳利鋒芒。
“諸位,劍指東吳是朕必定要做的事,如今天下已三分,倘若蜀川只知固守,諸公只知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那蜀川被曹魏和東吳取代是遲早的事。”
“東吳撕毀盟約在先,偷襲荊州在後,致使荊州將士屠戮被害,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朕既為蜀川之主,此仇若是不報,怎可對得起戰死沙場的將士亡魂?”
說完,殿內所有朝臣躬身喝道:“吾等願助陛下收復荊州,平定東吳!不報此仇,絕不回川!”
“不報此仇,絕不回川!”
“”
強烈的戰意,自殿內驟然而起,在場的諸位將軍面色冷峻,眼眸中充斥著如寒星般的光芒,周身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殺伐氣。
殿外枯黃蕭瑟的梧桐樹上,幾隻鳥雀被驚動振翅飛去。
劉禪心中微微一凜,皇帝這種職業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所謂帝王之術,既要學會平衡朝臣間的關係,又要懂得給朝臣們洗腦,一句“踏破東吳志必酬”,就能煽動眾人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東征已定!
無人再敢撼動,即使是諸葛亮也不行!
劉備是蜀川之主,是這搖搖欲墜的漢室最正統的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既然東吳敢招惹,那便剷平它!
東征前要做的準備很多,出發前,劉備必須將後方穩固,以保證他在東征時毫無後顧之憂。
成都,安樂殿外,夜宴。
劉備此次舉辦的酒宴比較獨特,他並沒有邀請重臣參加,只是請了太子劉禪,皇后吳莧,世子劉理、劉永以及吳家的吳班和吳懿前來赴宴。
很明顯,這是家宴。
夜幕降臨,中庭的梧桐樹下,一張張矮桌整齊排列,充滿香味且極具誘惑的飯菜被端上,微弱的燈光下,映照的是眾人略顯尷尬的臉龐。
座次的排序非常講究,位於正中間的自然是劉備,他的旁邊是太子劉禪和皇后吳莧,吳莧之後分別是吳班和吳懿,劉禪的後面則是劉理和劉永。
眾人神情恭謹地跪在各自的矮桌前,矮几上甚至還擺有幾壇蜀小白烈酒。
這次家宴,氣氛不太尋常,每個人的表情裡,似是透著掩飾不了的侷促。
沒有所謂的美人和歌舞,更沒有琵琶絲竹勾成的仙樂。
眾人正襟危坐,即便是年紀尚小的劉永,也一絲不苟的端坐著,他們靜靜等待劉備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