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又叫隴右,位於魏國邊界,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
隴西隸屬於魏國的雍州,與匈奴、羌族等勢力接壤,可謂魚龍混雜,許多情報工作在此展開。
隴西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那裡有著名的山丹軍馬場,在此組建騎兵,可沿著河西走廊直下,直插長安。
當年董卓便是在隴西蓄積力量,組建“飛熊軍”,趁著長安內亂時,率領鐵騎掃滅何進勢力,控制長安的漢獻帝,掌控朝堂,於是隴西便成了諸侯必爭的風雲之地。
西涼八郡,與蜀國接壤的有三個郡,分別是隴西郡,扶風郡以及天水郡。
歷史上,諸葛亮計收姜維便是在天水郡,馬謖大意失街亭在安定郡,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則是在扶風郡。
劉禪想要發動對西涼的戰事,最先要搶佔的有兩處要塞,一是陳倉,二是祁山。
當年漢高祖劉邦出川之時,淮陰侯韓信用了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擊潰章邯的部隊,而歷史中的諸葛亮為了北伐,先後六出祁山,最終含恨隕落。
由此可見,想要以最快的速度奇襲這兩處要塞,也絕非易事。
出祁山後,大軍便可以直指隴西。
拿下陳倉,蜀軍就可以直插長安。
劉禪指著沙盤上的某處城池,沉聲道:“隴西守將名為馬遵,你應當認識,此人並無大才,兼任天水太守,我等蜀軍大軍壓境時,他定望風而逃,不足為懼…”
馬超點點頭,雖說他倆都姓馬,但並無血緣關係,馬遵此人他也有所耳聞,膽小怕事,我禁不住事。
“我們唯一要提防的,是天水郡的功曹姜冏,此人忠心耿耿,有武力,性情剛強,有情有義,對於此人,我只有一個要求,抓活的…”
馬超微怔,不解道:“為何?”
“此人忠義無雙,公嗣自有大用。”劉禪神秘一笑,輕聲道。
劉禪並沒有把話說開,姜冏此人雖說忠義,但其才能算不得出眾,劉禪想要得到的是他的兒子。
姜維,姜伯約。
作為蜀國後期諸葛亮的親傳弟子,他的能力放眼整個三國,絕對是超一流的存在,歷史上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姜維硬是獨扛興復漢室的大旗,替蜀漢延長了數十年國運。
蜀國滅國那一年,姜維更是以一敵二,對抗魏國兩大軍事天才,死守劍閣,不讓鍾會前進一步,即便鄧艾偷渡綿竹成功,逼迫蜀後主劉禪投降,姜維也沒有放棄最後反擊的希望。
他給已經投降的劉禪書信上這樣寫道: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
看看,多麼決絕的氣魄!
自己的國家都滅亡了,國君都已經投降,他還想為了心中的念想,為了諸葛丞相的遺志,做最後的一博!
最終,姜維雖然失敗了,但他用自己的性命,硬是拖著魏國兩大軍事天才隕落,為自己殉葬!
鄧艾滅蜀又怎麼樣?鍾會是魏國大將軍又如何?
陪我姜伯約一起死吧。
這便是姜維算盡人心的最後一計,一計害三賢!
故事的開頭,是“老將軍,可知天水姜伯約?”
故事的結尾,是“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不,故事遠遠還沒有結束。
1700年後的天水市,後世的人為了紀念姜維,將首列輕軌命名為“伯約號”。
現在乘坐高鐵,成都到西安不過三個小時,而諸葛亮和姜維卻走了一生都沒有走到。
成都到西安的二等票價是263元,而這個數字,恰好是對應姜維的人生走到終點的這一年,同時這一年蜀漢滅亡。
或許這就是蜀漢的情懷和浪漫吧。
姜維的人格魅力在於,他從來都沒見過漢昭烈帝劉備,但卻為了興復漢室,為了諸葛丞相的夢,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他是理想主義者,為了蜀漢流盡了最後一絲鮮血,他給了四百年大漢一個體面的落幕。
“殿下,殿下…”
就在劉禪失神間,馬超反覆喊了多次,他才從記憶中回到現實。
定了定神,劉禪神情堅定,說道:“馬叔,你我兵分兩路,連夜閃擊隴西郡,我率領精銳出祁山,馬叔帶領精銳拿下陳倉,然後馬不停蹄,揮師直指隴西、天水一線,無論誰先拿下天水,那個姜冏給我留著,任何人都不能動!”
這一次,他要先行尋到姜維,彌補歷史的遺憾!
:()後主劉禪:從救關羽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