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劉備中箭(1 / 2)

相持三日的崤函會戰,終於落下了帷幕。

劉禪下令火槍營從洛陽城撤出的那刻起,便知道這場仗已經結束。

究竟誰勝誰負,還真不好說,畢竟雙方各有死傷。

但至少蜀軍保住了潼關,魏軍守住了洛陽,兩邊都有收穫。

劉禪揉了揉酸澀的眼角,疲憊地一屁股坐在地上,癱軟地嘆了口氣:“總算是結束了”

這場戰事,蜀軍打得太吃力,兵力不足,是擺在眼前最大的劣勢。

而且劉禪的身邊缺少一位得力的隨行軍師為其出謀劃策,所有的戰事指揮都由他一人而決,可想壓力之大。

倘若他身邊有諸葛亮、法正一般智力近妖的人為他謀劃此戰,蜀軍的傷亡可能會更小一些。

指揮打仗,是一件非常消耗心神的事。崤函會戰,劉禪所指揮的兵力不過一萬餘人,但就是這樣數量的兵馬,就讓他非常頭疼,若是兵力再多些,怕是難以掌控。

這不禁讓他想到歷史上那些動不動可以指揮百萬大軍的軍神們,千軍萬馬在他們眼中如同棋子,每個將領各司其職,凡戰必勝,凡城必克,那是真的牛。

大兵團作戰,局勢可謂瞬息萬變,主帥的一句話就能決定幾十萬將士的生死,到了這個級別,指揮官將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道德壓力。

就如同遼瀋戰役中的林總指揮,多次以總指揮的位置越級指揮到團級,這樣的腦力算力幾乎是普通人的三到四倍。

大兵團作戰的關鍵時期,必須不斷根據戰場的形勢,頻頻調兵切換模式,將手裡有限的兵力發揮到極致。

後來,林帥指揮完三大戰役,兵臨海南島時,幾乎油盡燈枯,整天直挺挺的躺在床上,瘦的只剩下了皮包骨頭,最終落下一身疾病。

所以指揮大兵團作戰,一般人還真應付不來,因為這是消耗生命的活。

崤函之戰,不能說勝也不能說負,蜀魏兩軍充其量算個平手。

這場戰事結束後,沒有人的臉上帶著喜悅,相反詭異的氣氛開始在軍中蔓延。

劉禪站在沙盤前來回徘徊,不多時帳外傳來匆忙的腳步聲。

“殿下,傅僉和姜維將軍回來了。”霍弋走進帥帳稟報道。

劉禪頭也不抬,淡淡道:“知道了,讓兩位將軍帶著將士們先去休息,明日一早帥帳議事。”

“是。”

霍弋剛準備離開,劉禪再次叫住他,繼續問道:“句扶、張嶷和魏延將軍,從洛陽撤出來了沒有?”

“都安全撤出來了,正往風陵渡口行軍。”霍弋回道。

“好,通知句扶,大軍在風陵渡休整,所有將軍即刻返回潼關待命。”劉禪沉聲道。

“諾。”

……

……

就在崤函會戰結束時,夷陵戰場出現了極大的變故。

陸遜擔任東吳大都督後,吳軍在南郡江陵跟關羽對峙,後趁關羽不備之時,夜襲其中軍大營,致使關羽兵敗,腹部中箭,退往猇亭與劉備匯合。

隨後,劉備親率大軍趕往猇亭、江陵一線,親自掛帥督戰,與陸遜一決雌雄,關羽則送往秭歸養傷。

陸遜見劉備勢大,為避其鋒芒,採取“以逸待勞”的策略,堅守不出,消耗蜀軍糧草和物資。

劉備為求速勝,先後派老將黃忠、車騎將軍張飛攻營,陸遜假意敗退,使得劉備滋生輕視之意。

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陸遜行軍打仗,擅用心理戰術,先謀敗再慮勝,永遠先讓自身立於不敗之地。

就這樣,兩軍相互僵持,一直拖到八月。

蜀軍進攻受阻,劉備心裡不急那是不可能的,畢竟他是進攻的一方,再拖下去後方糧草是要出問題的,儘管有諸葛亮這個內政大神在後方統籌,但也不可能一直就這樣拖下去。

時值酷夏,烈日炎炎,蜀軍行軍打仗苦不堪言,尤其還穿著厚重的盔甲。

劉備愛兵如子,看將士們如此遭罪,心有不忍,於是想把軍營設在深山密林處,依山傍水紮營,屯兵休整,待秋季來臨時,再與東吳展開決戰。

但是這一提議,遭到了法正、馬良等一干謀士的強烈反對。

劉備不服,法正直接上演靈魂拷問:“包原隰險阻而結營,此乃兵家大忌,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

劉備答不上來,顏面折損的他,誓要找回場子,旋即吟出那句經典名句:“莫非朕不知兵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