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劉禪離去的背影,劉備露出極為怪異的目光。
許久後,他方才逐漸回過神,呢喃自語道:“穿越者虧這小子說得出口,真把老子當四五歲的孩童戲耍?小小年紀,誆騙人的本事不小。”
劉備有些惆悵,眼中露出欣慰之色:“小傢伙長大了,不再是以前唯唯諾諾、怯懦膽小的孺子,蜀漢的未來或許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糟糕”
停頓片刻,劉備深吸一口氣,嘴角處揚起一抹笑意:“不管怎樣,是你救了雲長,這便足矣。”
目送劉禪消失於視線中,劉備的明眸深處竟是有些溼潤。
……
走出安懷殿時,天色逐漸黑了,劉禪仰頭看了眼佈滿星光的夜空,突然心中微堵。
這一世,關羽沒有戰死,但劉備東征的決心並沒有變。
從長遠看,這個時候確實不適合東征,曹魏的勢力依舊是三國中最強大的存在,蜀漢與東吳決戰,兩國不管誰勝誰負,曹魏定會坐收漁翁,成為最大的贏家。
可這個時候,誰又能勸得住劉備呢?
苦澀的搖了搖頭,劉禪輕嘆一口氣,本以為救下關羽能打消劉備東征的念想,可歷史並沒有因此改變。
“希望明日的朝會,有人能勸住劉知兵吧。”劉禪心中暗暗嘀咕了一句。
……
翌日清晨,卯時剛過,蜀漢朝會開始。
眾多官員穿戴好衣冠,在內侍的引領下進入王宮。
長樂殿是百官朝會的地方,一大早就有很多朝臣來到殿外等候。
劉禪今日起了個大早,他悄然來到長樂殿前,眯眼掃了一圈,發現了幾道較為熟悉的身影,隨即他連忙走過去行晚輩之禮。
“阿斗見過丞相,趙伯伯,關二叔,馬先生”
蜀漢的大咖有點多,抱拳一圈下來,劉禪頭都轉暈了。
“見過少主。”眾人朝著劉禪回禮。
“各位叔伯不必拘禮,阿斗今日跟大家一樣,都是來參加朝會的。”劉禪笑著說道。
聞聲,在場的眾多朝臣相互對視,眼神中滿是疑慮和古怪,傳聞蜀漢後主平日裡玩心甚重,驕奢怯懦,今日一見似乎不太像啊!
諸葛亮和馬謖含笑對視,只有他們倆心裡清楚,現在的劉禪已經今非昔比了,言談舉止中大有明君之相。
諸葛亮身著文人長冠服,頭裹葛巾,手持羽扇眯眼打量著劉禪,輕聲道:“今日朝會主公要宣佈東征事宜,對此,少主是支援還是反對?”
“東征的利弊,想必丞相心中已有定論。”劉禪面帶苦笑,眼珠轉了轉:“父王心意已決,我等已無力勸阻,反對與否意義不大”
自從漢中一役結束後,劉備的性情有些膨脹,已過耳順之年的他,對匡扶漢室的執念日漸深刻,他想在有生之年讓蜀漢的疆域擴張,可這間接也導致他的行為過於激進。
欲速則不達,過於激進與冒險反而會嚐到失敗的苦果。
諸葛亮看著劉禪一臉無奈的表情,最後嘆了口氣:“東征弊大於利,希望這次朝會,有人能勸住主公吧,蜀漢已經不起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了。”
劉禪輕輕點頭表示贊同。
“倘若有機會,少主可以在朝會上發表反對東征的意見,或許主公念及父子之情”說到此處,諸葛亮的話突然戛然而止。
念及父子之情?
劉禪苦澀一笑,對於劉備而言,江山社稷豈能與父子之情相比?
“罷了罷了,剛才的話,就當亮沒有說過”諸葛亮揮了揮羽扇,神色有些落寞。
話音剛落,長樂殿前悠揚沉吟的銅鐘聲響起,眾人神色凜然,朝會正式開始。
朝臣們整理好官服,按照職位高低站好,伴隨著長樂殿的主門開啟,眾人緩緩走向主殿。
這是劉禪第一次參加這種級別的朝會,以前的他玩物喪志,專注於自己的荒唐事,對這些朝會什麼的並不感興趣,也從未參與過。
今日正式參加朝會,劉禪倍覺新奇,朝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人出列贊同,有人反對,像極了後世的辯論會,倘若遇到雙方爭執不下時,劉備會拍板叫停,在詢問諸葛亮的意見後,再當即決斷。
突然想到四世三公的袁紹,似乎也經歷過這種場面,只不過他優柔寡斷,在面對多位謀士的意見時,判斷不出哪條計策才是絕佳的選擇。
因此,盛極一時的袁紹,落得個好謀無斷、聽信佞言的評價,偌大的疆域拱手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