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長安城外的田野間一片生機勃勃,嫩綠的新芽破土而出,預示著新一年的農事即將開始。林瑤和蘇清婉在享受商路繁榮帶來的喜悅時,也敏銳地察覺到,農業作為大唐的根基產業,面臨著新的考驗。
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農業用水需求日益增加,而現有的水利設施大多修建於前朝,年久失修,灌溉效率低下。許多農田因缺水而歉收,農民們憂心忡忡,這不僅影響到百姓的生計,更關乎大唐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
林瑤和蘇清婉意識到,水利設施的完善刻不容緩。她們再次召集工部、戶部以及各地負責農事的官員,共同商討水利建設大計。工部尚書滿臉憂慮地彙報:“陛下,各地水利設施損壞嚴重,部分河道淤積堵塞,灌溉溝渠也多有坍塌,若不及時修繕,今年的收成恐難保證。”蘇清婉神情凝重,微微點頭:“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必須儘快解決。”林瑤目光堅定,掃視眾人:“我們不僅要修繕舊有水利設施,還要規劃建設新的水利工程,以滿足未來發展的需求。”
朝廷迅速行動,戶部撥出專項資金用於水利建設。工部組織大批工匠和民夫,奔赴各地開展水利設施的修繕工作。他們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和雜物,加固堤壩,修復坍塌的灌溉溝渠,讓水流重新順暢地流向農田。
在規劃新水利工程時,朝廷廣納賢才,召集了一批精通水利的專家和學者。他們實地考察各地的地形和水源情況,制定了詳細的工程方案。其中,一項大型水利工程——“廣澤渠”的建設尤為引人注目。廣澤渠計劃引黃河之水,穿越多個州縣,灌溉大片乾旱農田。
工程開工後,面臨著諸多困難。施工地段地形複雜,有的地方需要開山闢路,有的地方則要穿越沼澤地帶。而且,工程所需的大量石料、木材等物資運輸也成了難題。但工人們不畏艱難,日夜奮戰。他們採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如用火藥炸開堅硬的岩石,用木筏運輸物資。經過數月的艱苦努力,廣澤渠終於順利完工。清澈的黃河水沿著廣澤渠奔騰而下,滋潤著乾涸的土地,原本荒蕪的農田煥發出勃勃生機。
為了確保水利設施的長期有效執行,朝廷還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設立專門的水利管理機構,負責水利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管理。定期對河道、溝渠進行檢查和清理,對破壞水利設施的行為進行嚴厲懲處。同時,組織農民學習水利知識,讓他們瞭解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灌溉效率。
隨著水利設施的不斷完善,大唐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的保障。糧食產量大幅增加,不僅滿足了國內的需求,還有大量餘糧用於出口。農民們的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林瑤和蘇清婉來到長安城外的農田。看著一望無際的金黃麥浪,聽著農民們歡快的笑聲,她們心中滿是欣慰。蘇清婉感嘆道:“水利興,則農業興;農業興,則國家興。”林瑤望著遠方,信心滿懷:“只要我們始終關注民生,重視農業發展,大唐的根基必將堅如磐石,未來也將更加輝煌。”她們深知,在大唐發展的道路上,每一次挑戰都是成長的機遇,而她們將繼續引領大唐,在歷史的長河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