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文化主題沉浸式體驗專案的成功,讓林瑤和蘇清婉站在了新的事業高峰,但她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是對下一段征程的熱切期待。在辦公室裡,兩人對著鋪滿桌面的全球地圖,謀劃著打造綜合性全球文化體驗平臺的藍圖。
“蘇清婉,要實現這個平臺,技術升級和內容拓展是關鍵。”林瑤指著地圖上標記的各個文化區域說道。
蘇清婉點頭,目光堅定:“沒錯,區塊鏈技術的引入迫在眉睫,它不僅能保障資料安全,還能解決跨國合作中的版權歸屬難題,確保每個參與文化資源提供的國家和團隊權益得到保護。”
兩人立刻行動起來,首先聯絡了在區塊鏈技術領域頗有名氣的科研團隊,探討合作可能性。在與科研團隊的初次會議上,技術專家們對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文化體驗平臺的設想表示出濃厚興趣,但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戰。
“文化資料種類繁多、格式複雜,要將它們整合到區塊鏈系統中,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資料標準和加密方式。”一位年輕的技術骨幹皺著眉頭說道。
林瑤認真傾聽後回應:“我們可以組建一個聯合攻關小組,由你們的技術專家和我們團隊裡熟悉文化資料的成員共同參與,一起研究出可行的方案。”
經過數週的日夜奮戰,聯合攻關小組取得了初步成果,設計出了一套適用於文化資料的區塊鏈架構。但在實際測試中,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區塊鏈的執行效率無法滿足平臺實時互動的需求,使用者在切換文化場景時出現明顯示卡頓。
林瑤和蘇清婉沒有被困難擊退,她們組織團隊成員再次進行頭腦風暴。一位資深程式設計師提出:“或許我們可以採用分層架構和分散式儲存技術,將常用的文化資料儲存在本地節點,減少資料呼叫時間。”
這個建議得到了團隊的認可,技術團隊迅速投入到改進工作中。經過反覆除錯和最佳化,區塊鏈系統的執行效率大幅提升,基本滿足了平臺的使用要求。
與此同時,內容拓展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林瑤和蘇清婉帶領團隊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展開合作洽談。他們的足跡遍佈歐洲、亞洲、大洋洲,每到一處,都深入當地文化機構、歷史遺蹟,挖掘那些鮮為人知的文化寶藏。
在與歐洲某國的合作中,對方對平臺的盈利模式提出了質疑。該國文化部門的負責人嚴肅地說:“我們很欣賞你們傳播文化的理念,但我們也需要確保合作能為我們帶來實際的經濟收益,畢竟文化傳承也需要資金支援。”
面對質疑,蘇清婉從容地解釋:“我們計劃透過會員訂閱、廣告投放以及與旅遊機構合作等多元化的盈利方式,不僅能讓平臺持續運營,還能為合作方帶來分成收益。同時,文化傳播所帶來的文化影響力提升,也將間接促進當地旅遊業和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
經過一番深入溝通,雙方最終達成合作意向。類似的洽談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不斷上演,林瑤和蘇清婉憑藉著真誠和專業,逐漸積累起豐富的文化資源。
隨著文化資源的不斷豐富,如何將這些資源巧妙地整合到平臺中,成為了新的難題。團隊成員們提出了多種方案,有的建議按照文化型別分類,有的則主張以地域為劃分依據。
在一次激烈的討論中,一位年輕的策劃師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想法:“我們可以打造一個虛擬的文化宇宙,以時間和空間為座標軸,將不同文化放置在相應的節點上。使用者進入平臺後,就像置身於一個文化的星空,自由探索各個文化星球,每個星球都有獨特的文化體驗。”
這個富有創意的提議得到了林瑤和蘇清婉的高度認可。於是,團隊開始圍繞這個概念進行平臺設計。他們邀請了頂尖的美術設計師和互動設計師,共同打造這個虛擬文化宇宙。
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們為每個文化場景精心設計了獨特的視覺風格和互動方式。比如,在大唐文化場景中,採用了大氣磅礴的色彩和古典的建築風格,使用者透過手勢操作就能參與唐代的詩歌朗誦會;在非洲文化場景裡,充滿活力的色彩和節奏感強烈的音樂成為主調,使用者可以與虛擬的非洲部落居民一起跳舞、狩獵。
然而,在平臺即將進行內部測試時,又出現了一個意外情況。由於不同文化場景的互動設計差異較大,導致平臺的整體操作體驗不夠統一,使用者在切換場景時容易產生困惑。
林瑤和蘇清婉緊急組織設計師和技術人員進行調整。他們重新梳理了平臺的互動邏輯,制定了一套統一的基礎操作規範,同時在場景切換時增加了引導動畫和提示資訊,幫助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