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新局再啟(1 / 2)

林瑤和蘇清婉從長安城樓緩緩走下,秋日的餘暉將她們的身影拉得悠長。然而,短暫的感慨並未讓她們放鬆警惕,因為新的挑戰正悄然逼近。

隨著大唐工業的快速發展,大量工廠的建立使得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張。長安周邊原本寧靜的鄉村逐漸被納入城市範圍,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湧入城市尋求生計。這一現象雖然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但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城市中的住房、就業、教育等資源愈發緊張,社會治安也面臨著新的考驗。

林瑤和蘇清婉很快就收到了關於這些問題的詳細彙報。蘇清婉看著手中堆積如山的檔案,眉頭緊鎖:“失地農民的安置問題迫在眉睫,若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城市的穩定,也會損害農民的利益。”林瑤點頭表示認同:“我們必須儘快制定出合理的政策,讓這些農民能夠在城市中安居樂業。”

於是,蘇清婉組織了一個由戶部、工部、禮部等多部門官員組成的專項小組,深入調查失地農民的具體情況。專項小組走訪了長安周邊的各個村落,與農民們面對面交流,瞭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他們發現,農民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就業和住房。許多農民雖然進入城市,但由於缺乏技能,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能從事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收入微薄。同時,城市中高昂的房租讓他們望而卻步,不少人只能擠在狹小、簡陋的出租屋裡。

針對這些問題,林瑤和蘇清婉開始商討解決方案。林瑤提出:“我們可以利用大唐發達的製造業優勢,開設一些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為失地農民提供免費的技能培訓,讓他們能夠掌握一技之長,更好地適應城市的工作需求。”蘇清婉補充道:“在住房方面,朝廷可以劃撥專項資金,在城市周邊建設一些保障性住房,以低廉的租金租給失地農民。同時,鼓勵工廠為員工提供宿舍,解決部分農民的住房問題。”

在兩人的推動下,一系列政策迅速出臺。朝廷在長安城內和周邊地區開設了多所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開設了木工、紡織、陶瓷製作等多個專業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更強調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學校還與各大工廠建立了合作關係,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許多失地農民在接受培訓後,順利進入工廠工作,收入得到了顯著提高。

在住房建設方面,朝廷的保障性住房專案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工匠們日夜奮戰,一座座嶄新的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這些住房雖然面積不大,但設施齊全,租金低廉,深受失地農民的歡迎。同時,各大工廠也紛紛響應朝廷的號召,為員工修建了宿舍,改善了員工的居住條件。

除了就業和住房問題,失地農民子女的教育問題也不容忽視。蘇清婉下令在城市中新建和擴建了多所學校,增加了學位數量,確保失地農民子女能夠順利入學。同時,為了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朝廷還對這些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學費補貼。

隨著失地農民問題的逐步解決,大唐的城市發展逐漸步入正軌。然而,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隨著大唐與各國貿易往來的日益頻繁,海上貿易航線的安全問題成為了焦點。在茫茫大海上,時常有海盜出沒,他們襲擊大唐的商船,搶奪貨物,殺害船員,給大唐的海上貿易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林瑤和蘇清婉對海盜問題高度重視。林瑤表示:“海上貿易是大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海盜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我們的經濟利益和海上安全,必須予以堅決打擊。”蘇清婉也說:“在軍事打擊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維護海上貿易秩序。”

於是,林瑤親自指揮海軍,組建了一支專門的海上巡邏艦隊。這支艦隊配備了先進的戰艦和武器,在海上貿易航線上進行定期巡邏。一旦發現海盜船隻,立即進行追擊和圍剿。在一次巡邏中,海上巡邏艦隊發現了一艘海盜船正在襲擊一艘大唐商船。艦隊指揮官果斷下令出擊,戰艦迅速向海盜船逼近。海盜們見勢不妙,試圖逃竄,但在大唐海軍的猛烈攻擊下,最終被成功圍剿。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海盜問題,蘇清婉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與周邊國家和海上貿易頻繁的國家進行溝通和協商。她派遣使者前往各國,提議建立一個海上聯合防禦機制,共同打擊海盜。經過多次外交努力,許多國家紛紛響應大唐的提議。各國海軍加強了在海上的聯合巡邏和情報共享,形成了一張嚴密的海上防禦網。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海盜的活動範圍逐漸縮小,海上貿易航線的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解決了海上貿易安全問題後,林瑤和蘇清婉又將目光投向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